【明報專訊】大嶼山及機場在汲水門大橋封橋事件中頓成「孤島」,原來政府1990年代已早悉其規劃缺陷,計劃多建一段由北大嶼山至元朗公路的連接路,作為通往機場至大嶼山的另一接駁,其後被立法會否決。本報翻查立法會文件,發現政府早於2002年就10號幹線(北大嶼山至元朗公路)向立法會財委會闖關,擬建橫跨馬灣海峽的「青龍大橋」,惟遭多名建制派和4名泛民議員否決,包括時任議員的現民政事務局長劉江華,他當時認為沒有迫切需要興建10號幹線。 「沒迫切需要」「財政緊絀」 立法會文件顯示,政府於1999年、即機場啟用1年後,已就10號幹線(北大嶼山至元朗公路南段)向工務小組申請約4.5億元進行詳細設計。當時政府表明,青嶼幹線一旦發生緊急事故,沒有其他連接路通往大嶼山,須興建這條新路及長約1.7公里連接荃灣青龍頭及大嶼山的「青龍大橋」,並可紓緩大嶼山至新界西北一帶道路網。大橋原定2002年動工,2007年落成。 財委會於2002年審議計劃時,時任議員的劉江華表明民建聯的議員均會反對,認為當時10號幹線沒有迫切需要,又稱除非本港物流業有較清晰路向,否則不應展開。當時屬「前芋v的泛民議員劉慧卿,亦因應政府財政緊絀而投反對票。51名議員中有32人反對,其中自由黨及早餐派各佔7人,民建聯有6人,港進聯(已與民建聯合併)有5人,工聯會1人,前角怷W立議員共6人,包括劉慧卿、何秀蘭、吳靄儀及余若薇4名泛民議員。19名支持的議員中,民主黨佔11人,港進聯、早餐派、勞聯、獨立各有1人、職工盟2人,民建聯的譚耀宗及楊耀忠亦贊成議案。 何秀蘭回覆本報稱,當年東涌新市鎮規模不大,基於環保理由而反對10號幹線,目前亦因環保原因反對興建港珠澳大橋,「是否因為18年來一次(事故),就要起多條橋?」她建議政府在緊急應變時加強渡輪服務,「不只是入愉景灣轉巴士,亦可用東涌公眾碼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