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的海洋垃圾調查,發現在紅樹林、沙灘、泥灘等岸上生境,以至海底環境中的垃圾,塑膠平均佔約六成。WWF項目經理(育養海岸)楊松穎稱,最震驚的是在海岸看到一些「驚人垃圾」,包括大嶼山愉景灣、長沙欄岸上看到有電腦顯示屏、洗衣機,又曾在蒲台島海底找到風扇、收音機等垃圾。 WWF項目經理(育養海岸)楊松穎說,發現塑膠垃圾有魚類咬過的痕[,污染物被海洋生物吸收,有可能循食物鏈不斷累積,最終損害市民健康。 元洲仔小棕林芝麻灣較嚴重 WWF香港分會於去年7月至今年5月期間,在全港27個具生態價值的海岸地點做海洋垃圾及生態調查,結果顯示,岸上生境每5米闊的樣帶平均收集到391件大型垃圾,主要是塑膠碎片和即棄塑膠用品;每1平方米平均收集到131件微型垃圾,主要為發泡膠碎片,大部分源自發泡膠箱及其他包裝容器等。 至於海底環境,潛水員每前進100米,就能收集到平均58件垃圾,即棄塑膠用品及漁網等無處不在。在27個調查地點中,大埔元洲仔、西貢小棕林、大嶼山芝麻灣的海洋垃圾情G相對較嚴重。 至於與漁民合作打撈的海上垃圾,調查指平均每兩小時收集到695件垃圾,塑膠比例達八成半,主要是包裝袋、膠樽、餐具等即棄用品。 WWF職員昨在香港仔魚市場對開水域用撈箕即席打撈垃圾,記者觀察水域有頗多垃圾漂浮,WWF職員短短15分鐘打撈的垃圾已盛滿一個能盛70公升水的膠桶,主要為發泡膠箱、飯盒、膠樽等。 打撈海上垃圾 每小時695件 WWF育養海岸計劃團隊認為,市民應從源頭減廢茪漶A減少使用即棄物品,水上活動時亦應妥善處理廢物,以防垃圾進入海洋環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