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工時過長在本港非常普遍。浸會大學與本地招聘網站一項調查發現,近四成員工表示,每周實際工時超出合約訂明的工時。但勞資雙方對工時過長原因各有不同說法,逾半僱主歸咎員工上班時處理私事,但不足三成僱員認同「公時私用」是原因。有人力資源顧問認為智能手機的出現,令公私事界線變得模糊,冀僱傭間互相信任,員工亦須自律。 浸大工商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與招聘網站CTgoodjobs於今年6至8月,以網上問卷方式訪問388名僱主及1643名僱員,發現逾九成僱主訂立的工時為每周40至48小時,惟近四成僱員每周實際工作逾49小時或以上,六成半人擬於一年內離職。 勞資信任不足 難有解決方案 調查又發現,僱傭雙方就工作超時的成因各執一詞,八成僱員歸咎於公司文化、人手短缺及業務需要。八成僱主視業務需要及職責要求為加班主因,但其中有逾一半僱主認為,超時工作是因為僱員上班時處理私務,但只有約三成僱員認同此說法(見表)。浸大工商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其琨表示,調查結果反映僱員與僱主之間溝通及信任不足,難以共同提出解決工時過長的方案。 另外,逾七成僱主及五成僱員均認為,實施標準工時有困難,憂慮工種繁多及出現人手短缺。趙其琨指出,標準工時未必適用於所有工種,要考慮超時補水水平等因素。他提倡企業考慮其他方案以挽留人手,如推出家庭友善措施,包括向員工提供心理輔導、照顧家庭假等。 智能手機令公私界線模糊 合眾人事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偉忠接受本報訪問表示,僱員因公時處理私事被投訴個案,主要涉及傳短訊、瀏覽社交網站及炒賣股票,曾有人因常用手機而被解僱。他認為智能手機便利工作,僱員不時要通訊及處理公務,未必直接拖慢工作進度而引致加班,但承認發放短訊及上網易令人分心,手機的多元化功能令公私事界線變得模糊。他冀僱傭之間有互信,僱主不需禁止員工使用電子產品,僱員亦理應自律,避免影響工作進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