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經歷天災人禍的人精神易受影響,甚至患上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精神科醫生指出,創傷後壓力症由巨大的威脅或災難事件引發,例如戰爭,被綁架、暴力攻擊、強姦,或天災人禍、嚴重的交通意外、家人遭遇意外等等。 香港心理學會臨H心理學組轄下危急事故小組召集人胡潔瑩,四川地震後在成都為700名來自當地及全國各地醫院醫護人員,提供有關災後心理急救和支援培訓。她指出,曾經歷嚴重危害人身安全事件的人短時間內會感到不安焦慮、反覆想起事發經過、發噩夢等,屬正常及自然反應。胡潔瑩提醒,若上述徵狀持續一個月或影響到日常生活,便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症。患者或會出現逃避與創傷有關的活動,又或對外在世界反應減少,感覺疏離或與他人疏遠,學術上稱之為精神麻木。 創傷後壓力症的徵狀影響或持續多年。根據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的資料,以下風險因素會令人較容易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包括﹕創傷事件來得很突然(令人來不及有心理準備)、差點令人喪命的事故(令人有強烈的無助感)、在事故中身體受傷、有精神病患紀錄、曾有其他創傷經歷(例如童年受虐)、事發後有其他持續的壓力來源。而女性較男性易患上創傷後壓力症。事發後其他人的支援有助減低風險。 ■相關概念 鄰里精神(neighbourliness)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 衛生危機(health risk) 多層思考 1. 汶川地震後出現哪些衛生問題?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決災民的心理問題有什麼阻礙?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1.〈理大教授雲南災區推復康 兩助川震 屢見手術成功復康失敗〉,《明報》,2014.08.07 2.《明報》新聞網新聞特輯「汶川地震5周年」﹕specials.mingpao.com/earthquake.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