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近日不少眼利的網民指出武漢市設施的英文翻譯出現不同錯誤,鬧出笑話。《荊楚網》記者根據網民提供的資訊,發現地鐵4號線月台地上指示乘車方向的箭頭,英文標示為「goon」,意思為「笨蛋」;車廂外側「優先搭乘」則被翻譯成有「讓步」和「撤退」之意的「give way」。
另外,市內有些地名則有兩個英文名,建設大道有寫成「Jianshe Boulevard」和「Jianshe Ave」,令人摸不着頭腦。亦有人發現,武昌有回收垃圾桶上的中文標示「不可回收」被譯作「organism(有機體)」,常用翻譯應是「Non-recyclable」。
不少網民認為這些英文錯誤看了「令人尷尬」,希望當局盡快改善,令城市更文明,亦方便外國人生活。武漢地鐵有關負責人回應記者查詢時指出,一些英語標示有待進一步改進,統一規範。
大學生亦難以英語溝通
英語是國際語言,自洋務運動開始,中國人的「英語學習史」已逾150年。英語自1978年列為高考科目,一定程度上為中國人搭建溝通世界的橋樑,也是中國改革開放、邁向國際化的助力。有報道指出,目前中國有2.5億人學習英語,但不少大學生畢業後均發現自己學的是「啞巴英語」,難與人以英語交流;「中式英語」遍地,不時出現令人忍俊不已的翻譯笑話。有評論認為,內地英語教育刻板,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下,無法做到培養學生英語思維是原因之一。
——綜合明報新聞網及央視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