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安中心昨公布383間受台灣強冠豬油影響,可能曾分銷或使用強冠油或強冠油製品的「下游」商戶名單,距離事件被揭發足足一個星期。食環署長劉利群昨堅稱是「合適時候」公布,否認反應太慢;不過,議員及學者批評食安中心既已掌有合法權力追查涉事商戶單據,應及早公布名單以釋公眾疑慮,今次無疑是「後知後覺」。
台灣媒體本月4日揭露強冠企業出售餿水油,當地衛生福利部食物藥品管理署翌日起已公布涉及豬油數量,以及下游商戶及產品名單,至今累積有逾400項受影響食品須回收及下架,數量約370公噸;澳門兩日後亦公布曾使用強冠豬油的商戶名單。
反觀香港,食安中心一直拒絕公布下游商戶名單,署理食安專員何玉賢在8日稱不是「適當時候」公布。被問到公布是否反應太慢時,劉利群昨認為當局需靠台灣通報,初期已呼籲巿民停用涉事豬油相關產品,加上事件中有許多不確定情况,需作調查,強調昨日公布是「合適時候」。
議員批後知後覺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委員梁家傑認為,當初為「食物安全令」立法是希望一旦有食物安全事故時,政府有合法權力追查食肆及商戶的進出口單據,既然食安中心已掌握資料,不明白為何沒有及早公布名單,「市民可能食多了幾日有問題麵包」,難平息市民恐慌及擔憂,認為食安中心應交代清楚。
另一委員郭家麒亦說,以往食安中心在台灣塑化劑、孔雀石綠等問題上,亦不是即時反應,今次明顯未有汲取教訓,地溝油事件揭露一周後才公布,反而澳門早兩三天已公布,予人港府後知後覺之感。
學者﹕被台牽鼻走 令港蒙羞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竟明稱,地溝油事件處理不好易成恐慌,但今次港府官員被「台灣官員牽着鼻子走」,連強冠部分食油來自香港亦要靠台灣公布,港府卻不知情,令香港「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