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放大
 

[昔日明報]

 
副刊
 炎夏常吹冷氣
身體適應力差

酷暑將至,窩於冷氣間無疑很舒適,但長時間涼冷氣卻可能有礙健康,衍生所謂的「冷氣病」。其實,冷氣以外,還有不少消暑養生的方法,可保持涼快,又不損健康,視乎你我是否願意學習與適應。

想深一層,涼冷氣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且看人們於夏天蓋棉被睡覺、歎荍N氣打邊爐,見怪不怪,長遠來說,這些習慣亦會破壞身體機能,從而衍生各種都市病。看來,大家是時候改變當下「活於冷氣間」的生活模式了。

撰文:梁雁齊

攝影︰梁俊棋、徐子豪、譚志榮

部分圖片︰getty images

大熱天時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做什麼?當然是開冷氣吧,還要把冷凍溫度調校至十五六度,把家中變「雪房」才罷休──這是不少香港人的生活寫照。但大家又可知道,經常涼冷氣不但減低身體的防嶸鄐O,而且更易患上冷氣病。

保持通風 以防病菌積聚

正確一點來說,冷氣病並非一個病症,但經常逗留冷氣間,卻可衍生健康問題。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林永和說︰「最直接的影響是低溫效應,這會令氣管收縮,誘發哮喘及呼吸道症狀,亦可能增加頭痛、風濕關節痛等問題。」另外,密封的冷氣間,除增加病菌傳播外,亦提高過敏症發病機會。「若通風與清潔措施做得不足,可令真菌、塵Чn聚,誘發敏感。」因此,他提醒常開冷氣者,每天打開窗戶,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並定時清潔隔塵網,減少細菌積聚及傳播。

涼冷氣多 身體適應力差

今時今日,冷氣幾乎無處不在,撇除實際需要,「歎冷氣」很多時只是一種生活習慣,但卻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了健康。人體長期適應了某個溫度,面對突然溫度或環境轉變時,身體適應程度自然較差,感覺較辛苦。林永和說︰「經常處於冷氣間者,無論是新陳代謝率或血液循環都普遍較慢,比如許多白領平日極少戶外活動,偶然一次行山,因溫度上升及運動量增加,身體不習慣,便容易出如頭暈、心跳加快等不適,而且長時間處於一個comfort zone,亦會減少活動意欲,增加肥胖機會。」故此,適量進行戶外活動,有助身體適應外間溫度變化,對辦公室一族來說尤其重要。

調高冷凍溫度 保健又省電

話說回來,處身於大城市如香港,有時不想涼冷氣都並非那麼容易,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楊文友有一個建議:「人體舒適度受溫度、濕度及空氣流通度影響,只要通風做得好,即使冷氣調至廿六七度,已經很舒適。因冷氣可抽濕,當濕度低了,感覺已不會太熱,再加把風扇令冷空氣流通,已很涼快。再者,冷氣度數調得愈高,電力消耗量愈低,省回不少電費,譬如由二十度提升至二十五度,已可慳到30%-40%電力,但同樣很舒適。」

冷水洗澡可消暑

此外,楊文友還分享了他的天然消暑良方。「大概在四五年前,我習慣於夏季臨睡前沖冷水涼。其實開首沖很冷,但習慣之後就很舒服,尤其於夏天,沖熱水涼後如無開冷氣,會很熱及出汗,但沖冷水涼後就可保持涼快,加上若室內夠通風、開風扇,睡覺亦不覺熱,所以現時我可整個夏天也不開冷氣!」他坦言,習慣以冷水洗澡後,現在反而不適應開冷氣。

他建議大家可於較炎熱的日子開始練習冷水浴,譬如於攝氏廿八九度天氣,由溫水開始,慢慢降低水溫,開始時先沖手腳、於胸口拍水,適應溫度後再沖身及洗頭,大約四五天,便會適應過來。

長期低溫 令臟腑茞D

現代人無論春夏秋冬都在涼冷氣,身體機制已遭擾亂,以致適應力及抗病能力亦減弱。香港大學公共壎芴ヶ|臨H研究註冊中醫師陳漢雄指,「當人長時間處於冷氣間,會減少皮膚毛孔開合,加上身體臟腑長期處於低溫狀態,更容易茞D,久而久之令體質變差,演變成冷氣病患者,他們普遍對冷空氣、冷風特別敏感,以致易受寒邪(風寒)侵襲。」以下體質人士涼冷氣太多更易生病,須提高警覺。

ヾ 陰陽兩虛

患者特徵︰婦女、長者、常捱夜、睡眠與抵抗力不足,及缺乏運動等上班族,很多陰陽兩虛症狀都由陰虛轉化而成。

解說︰正常人體陰陽兩極會維持平衡,當兩者均處於低水平,即為陰陽兩虛,患者容易出現頭暈、食慾不振、易累、怕冷等症狀。何解會出現此症?很多時人們以為進食愈苦寒食物,如廿四味、崩大碗等,就愈能清熱瀉火,豈知食完之後更覺頭暈。陳漢雄解釋,患者本來只是陰虛(即陰分少了,制不住熱火便以為熱氣,其實只是虛熱),但吃得多苦寒食物令陽火同時下降,演變成陰陽兩虛,以致頭暈。其實,虛熱者宜滋陰、生津,可吃滋陰食材如火麻仁,以提升陰分,達至平衡,過度瀉火只會導致陰陽兩虛,這類人士涼太多冷氣,身體只怕更虛弱易病。

ゝ 陰陽失衡

患者特徵︰更年期前後婦女、偏瘦削人士、長者等。

解說︰這類人通常出現陽盛陰虛情況(陽火偏高,但同時陰分過低),故夏天時比一般人更怕熱,冬天時比別人怕冷,又因氣血均弱,以致吸熱與散熱速度偏慢,對環境溫度變化適應力很差,需要接受較長時間中醫調理,同時多做運動,加強身體適應力。

治未病的養生之道

預防勝於治療,即中醫所謂的「治未病」,有關夏季的養生之道,陳漢雄給大家一些貼士。「中醫有云,『冬吃蘿蔔夏吃薑』,夏日難免多吃生冷食物及涼冷氣,身體容易積聚寒邪,尤其偏寒體質人士可適量食薑『打底』,中和過量寒涼飲食;其次,進出冷氣間時,可帶備薄外套、絲巾,保護頭頸部位。」飲食方面,他建議可適量進食西瓜、雪梨等合時水果,具清熱、消暑之作用,不過,體質偏寒者則不宜吃冷藏水果。若夏天開冷氣打邊爐,則會導致陽氣亢進,陰分下降,長遠引致陰陽失衡,這等壞習慣可免則免了。

衣食住行散熱篇

炎夏降溫應從哪兒開始?建議大家可從衣、食、住、行方面出發,以下有些方法可供參考。

著裝

透氣麻衣散熱︰夏天盡量穿淺色衫,減少吸熱,如麻質、棉質質料透氣度高,有助散熱,人工纖維、尼龍等質地則較「焗身」,汗水不易揮發。

輕便上班服︰若上班能穿較輕便的服飾,會更為涼快,好像日本政府便於2011年推行Super Cool Business計劃,鼓勵企業讓員工上班毋須穿西裝外套及繫上領帶,以減少公司冷氣耗電量。

飲食

多菜少肉︰按「食物熱效應」理論,因消化過程會產生熱能量,消化蛋白質,又較蔬果及碳水化合物消耗更多的熱能量,所以吃肉比較易熱。

補充水分︰炎熱天氣多飲水,身體熱能可經汗腺及尿液排出,有助散熱。

冷飲︰中醫認為最理想是飲用室溫的飲品(不冷藏),但間中喝小量冷飲問題不大,但要避免於最熱的時候飲用(如於劇烈運動後立刻喝冷飲),以免破壞臟腑健康,應該休息一會,待至體溫稍微下降,才慢慢享用。

寒涼食品︰中醫指,天時暑熱時或吃了煎炸食物者,吃小量綠豆沙或五花茶,有助紓緩燥熱,但若體質偏寒涼,如容易頭暈、貧血或易茞D生病者,則要慎吃,譬如吃綠豆沙時不宜加海帶等較寒涼的配料,同時忌飲廿四味、崩大碗等苦寒涼茶,建議揀選火麻仁、葛菜水等較為滋陰、溫和又具清熱效果的種類。

家居

打開窗戶︰增加空氣流通,睡覺時使用風扇(入睡前調至微風),擺動風葉,但避免直吹頭部,以免入睡後茞D。

加設窗簾︰幫助阻擋陽光的熱能,掛上窗簾後,屋內溫度可以降低攝氏三至四度。睡覺時於H上加鋪竹墊,可睡得更涼快。

冷水涼︰中醫認為夏天沖冷水涼,是配合大自然的四時規律,亦有助鍛鍊體質,令臟腑更強壯。初試者可以由暖水開始,慢慢增加冷水量,適逢正值春夏交替,是練習的好時機,大約一星期便可慢慢適應水溫。然而,長期病患者及體弱多病者則未必適合冷水涼。

出行

帶備配件︰出外帶備傘子,以遮擋太陽;要避免暴曬,減少中暑機會,另攜微型風扇亦有助散熱。

游泳︰幫助消暑亦可鍛鍊心肺功能,但下水前要做足熱身運動,游泳前先於手腳及胸口拍水,適應水溫,上水後以毛巾保暖,提防茞D。

 
 
今日相關新聞
炎夏常吹冷氣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