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日本央行昨維持貨幣政策不變,隨着本月起上調消費稅的影響仍然未明,當局的經濟評估繼續樂觀。行長黑田東彥表示,日本經濟可抵禦消費稅上調的影響,今夏以後可回歸之前的增長軌道,並在本財年結束時(明年3月)或下財年初達到央行的2%通脹目標,暫毋須在其任內加推第二輪量寬(QE)。日圓兌美元昨轉強至102.5水平。
黑田稱,儘管日本經濟會受加稅影響,但溫和復蘇的趨勢持續,經濟增長及通脹的風險受控,去年就業情况亦比預期好,料加稅對消費的影響在夏季後將會減少,現階段毋須考慮擴大量寬,但準備好必要時採取所需措施。
領先指標跌幅海嘯以來最大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昨一致議決維持每年向金融體系注入60萬億至70萬億日圓(約4.5萬億至5.3萬億港元)的政策不變,期望到明年春季將通脹率提升至2%。央行稱,隨着就業及薪酬呈改善趨勢,私人消費及住屋投資仍具活力,經濟維持溫和復蘇的趨勢。就各經濟領域進行評估時,央行修改了有關工業生產的措辭,稱工業生產現呈「溫和增長趨勢」,它在上個月形容工業生產增長速度「有所加快」。央行承認,企業在加稅後普遍比較審慎,但當局認為企業情緒繼續好轉。
央行正蒐集相關數據,評估消費下滑的程度。部分分析師預期,在調整經濟增長及通脹預期後,央行本月底的議息會議將更為重要。
日本第四季GDP按季增長0.2%,按年增長0.7%。彭博社綜合經濟師的預測,消費稅上調後,日本本季經濟可能按年萎縮3.5%。內閣府周一公布2月景氣動向指數,預測數個月後經濟走向的領先指標為108.5,較之前一個月跌4.6,創下2009年1月以來最大跌幅,主要由於中小企業對銷售預期和消費者信心惡化。不過,由於海外投資收入超過國際貿易收支逆差額,日本2月經常帳項目在近5個月首次錄得順差。分析認為,此前日本經常項目逆差擴大,是由於福島核事故後對進口燃料需求攀升,隨着內需在消費稅上調後減少,未來經常項目平衡或將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