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學年教資會資助的研究院課程,研究式課程共有7006名學生,當中4765人是內地生,佔近七成,僅約兩成是本地生。多名立法會議員均質疑政府以公帑資助非本地生修讀研究課程,促請政府為非本地生設限額。教育局回應稱大學課程是擇優取錄,強調本地生申請入讀的成功率達25%,非本地生則不足一成,本地生數目較少是因為申請者少。 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偉業昨於立法會財委會上稱,香港各間資助大學的研究式課程,本學年的內地生數目是本地生3倍,而取得博士研究生獎學金的內地生有多達103人,本地生僅14人,相差甚遠,質疑香港高等教育「內地化」。 教局:大學擇優而取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回應時強調,中小學及大學有不同定位,中小學須以本地學生利益為依歸,但大學「一定是擇優而取」,指世界各地的經驗均顯示,大學是「產、學、研」三者互通,研究對發展產業及經濟均有幫助,「所以收生一定看學業成績及研究能力,不能說是對本地生不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