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有不少鯨豚在本港水域出現或擱淺,但只有少數被製成標本,供市民觀賞或作教學用途。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認為甚可惜,指香港土地資源匱乏,又沒有自然博物館,擱淺鯨豚骨骼即使保留,亦沒有地方展出,學會現時保留了多條鯨豚的骨骼,沒有地方再接收更多標本。他指出,由於紅石門擱淺的鬚鯨是香港有紀錄以來出現的最長鯨豚,建議保留其骨骼供研究用途。 港最大鯨骨放鶴嘴禁區 目前本港最大型的海洋哺乳類動物骸骨是位於石澳鶴嘴海邊的鬚鯨,長約8米,但鶴嘴屬禁區,市民平時難往參觀;2004年誤闖香港水域的糙齒海豚「小荻」,後來被運到海洋公園治療,最後不治,其骨骼製成標本,在香港科學館長期展覽。另一條於1988年在大嶼山貝澳擱淺的條紋海豚屍體,由於發現時仍新鮮及完好無缺,漁護署將屍體製成標本,放於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內,是本港唯一一條被製成活體標本的鯨豚。 2003年7月在西貢大灣擱淺、長8.72米、重逾10公噸的抹香鯨,死後葬在萬宜水庫西壩附近空地,原本待其自然腐化,再製成標本。事隔11年,洪家耀表示,相信該鯨早已腐化,但由於該抹香鯨屬幼鯨,尚未完全成熟,即使取回骸骨,亦未必可以重組成一條完整的鯨魚,觀賞價值不大,故該條抹香鯨的骸骨應不會重見天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