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乾旱、疫症,以至需求上升,令肉類、奶製品及穀物等主要農業商品價格飛漲。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更指出,早餐材料價格今年以來升幅接近25%。面對食品通脹可能升溫,消費者、餐廳、食品製造商及零售商可能百上加斤。世銀經濟學家正關注不利農作物生長的天氣會否持續,令食品價格上漲。
昨公布的2月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按月增長0.1%,符合預期,按年升幅為1.1%。食品方面,上月錄得0.4%的價格升幅,是2011年9月以來最大。肉價升幅更是2010年4月以來最高。上月CPI逾半升幅來自食物漲價。美國政府預期,美國今年食品零售價格升幅將介乎2.5%至3.5%,遠高於去年的1.4%,是近3年最大升幅。
新興國家的中產近年對肉類及奶製品的需求增加,但美國等多處地區卻受乾旱天氣影響,減少飼養牛群,令供應可能收緊,刺激農產品價格上漲。多種商品期貨今年以來大幅攀升,咖啡最大產地巴西嚴重乾旱,導致Arabica咖啡價格升逾70%。巴西還是橙和糖主要出口國,令橙汁和糖分別漲價12%和6%(見圖)。
美國的嚴冬可能影響小麥收成,主要產地烏克蘭又陷政治動盪,推高小麥格價。美國生豬爆發疫情,令芝加哥的豬肉期貨價格升逾40%。
FAO官員Abdolreza Abbassian稱,咖啡、橙汁、牛奶、可可、糖、牛油、小麥和豬肉8種早餐材料的價格全部上漲,是出乎意料的發展,突顯物價急速變化,除非供應大幅上升,否則將出現問題。
當前情G跟去年底截然不同,當時北半球有大量穀物收成,拖低穀物價格。咖啡、糖等有大量短倉,多種農作物價格均低於生產成本。今年初供求問題驟現,投資者爭相補倉,令早餐商品價格被搶高。投資者增加持倉,進一步推高價格,多種農業商品的淨長倉創4年半高位。
FAO食品價格指數近兩年一直處於跌勢,但2月按月升5.2點至208.1,是2012年中以來最大升幅。世銀經濟學家指出,直至1個月前還以為大部分市場的食品供應充足,當前問題是天氣會否惡化令食物繼續漲價。
經濟學家正注視小麥及大米等主要商品供應有否收緊的[象。大宗商品研究機構Mintec預期,早餐商品未來3個月仍會看漲,部分升幅將轉嫁消費者。
《金融時報》稱,市場憂慮未來數月可能出現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影響全球降雨或乾旱的分佈。這現象可使印度、東南亞及澳洲乾旱,或令小麥及麵包價格上揚。出產可可的西非亦會更乾更熱,令可可漲價,早餐可能愈來愈貴。此外,南美一帶水溫變暖,可能令用來餵飼三文魚的小魚減少,令三文魚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