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加坡1960年代開始大規模填海,其中最常被討論的例子,便是當地政府於1970年代起在濱海灣(Marina Bay)填海,但未有實際用途。直至2005年,新加坡政府茪漎膍s更改土地用途以發展其他行業,2010年完成濱海灣綜合度假村。港府曾指由填海概念至「熟地」出爐需時10年以上,故本港亦應有長遠規劃建立土地儲備;惟環保團體認為新加坡是失敗例子,因近年的填海工程已令當地南部聖淘沙水域豚類絕[,本港不應學習。 填海令原面積增逾兩成 新加坡原本土地面積只有約570平方公里,約為本港面積的一半,但在過往50年間透過填海增加了約140平方公里土地,比原面積增加超過兩成。本港在過往填海的土地則為約68平方公里,佔原本面積6%。 除了濱海灣的土地儲備,新加坡亦計劃從2010年起,在裕廊島(Jurong Island)、德光島(Pulau Tekong)、樟宜(Changi)和聖淘沙島(Sentosa)等範圍增加土地面積100多平方公里。但環境方面,有專家稱填海已令新加坡約七成珊瑚礁處於退化狀態,並會威脅海岸的生物多樣性,而填海成本亦有爭議,因過去新加坡的填海工程只需深入水下5至10米,但隨茞L水帶大部分已被填,新工程不少已經深至15米,需要花費更多填料才能造出同樣面積的土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