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小明家(圖) 黃老師︰ 通識教育科茩城V練同學的高階思維能力,同時亦要求同學多留意時事新聞,運用已掌握的技能,理解、分析新聞內容,作出評論或建議。歷屆公開試亦不乏有關政府政策的試題,要求考生分析及評估其成效。以2013年的通識教育科文憑試為例,卷二有關都市廢物徵費計劃的試題——「你認為提供經濟誘因是否減少香港固體廢物的最有效方法?試加以論證。(12分)」,便要求考生評估、比較不同減費方式的成效,從而選出最有效減少香港固體廢物的方法。 ◆小明:如何評估政策的成效? 黃老師︰ 很多同學回答此類題目時,只偏重分析實施政策可帶來的「成果」,但未能清晰地評估其成效。評估成效可分為「量化」及「質化」兩大方向,「量化」代表一些可計算的客觀數字,如某項政策實施後,可節省/賺取多少金錢?受惠人數有多少?受影響的地區有哪些?而「質化」則是較主觀的描述,如持份者的感受和對環境的影響等。 ◆小識︰如只評估單項政策的成效時,又可怎樣展示多角度思考? 黃老師︰ 無論試題有否要求考生提出個人立場,同學亦該正反兼論。在回答有關評估成效的題目時,應提出該項政策的缺失。同學應從以下四點作分析: 1)是否能直接回應目的? 2)涵蓋範圍是否全面? 3)是否能有效解決問題? 4)有沒有漏洞/灰色地帶? 如前文所提及,此類題目茩咻珖皉P學的高階思維能力,難度較高,較常見於卷二的延伸回應題。但凡事皆難以盡如人意,任何政策都必定有無法兼顧的細節範圍。同學只要小心審視題目所提出的政策,正反兼論,便可取得較高分數。 ◆小通︰回答評估成效題目時,有什麼常犯錯誤? 黃老師︰ 同學經常混淆「成效」和「可行性」。但其實兩者實為不同的概念,不可混為一談,否則便可能會離題。評估成效時,同學毋須評估推行的困難,也不用分析成果及相應投入的資源比例,更不用列出政策推行時所涉及的持份者的反對意見。某些政策可能有很大的成效,但可行性不高,如立法規定所有市民均須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以改善空氣質素,減少車輛數目固然令污染物相應減少,令空氣更清新。但政策涉及不同持份者,影響社會經濟,侵犯市民的人權與自由,可行性自然低。 文︰黃曉雯老師 圖︰謝偉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