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門診輪候 九西聯網眼科最長等逾3年
【明報專訊】醫院管理局昨日公布最新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九龍中聯網為重災區,8專科有5個最長輪候時間為100周或以上,即約兩年;九龍西眼科的最長輪候時間屬各聯網各科之冠,最長輪候期為164周,即約3.1年。有病人組織稱病人需等逾百周不可接受,促局方加快發展基層醫療及推地區為本措施。
醫局:第四季改計法 非數字遊戲
醫管局公布去年4月至今年3月底的專科門診穩定新症輪候數據,比較七大醫院聯網,九龍中聯網有5個專科最長輪候時間達100周或以上,為眾聯網之冠。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昨表示,局方一直有推短及中長期措施改善輪候時間,如以特別酬金計劃聘醫生加開診症節數、推動公私營合作等,局方去年10月至今年3月按月監察,發現整體而言各專科輪候時間有縮短,措施見初步成效,如眼科由去年10月的142周減至今年3月的95周。惟他承認,當中1至3月輪候時間改善,主要與本港年初爆發第五波新冠疫情、市民減少預約新症有關;隨着疫情緩和,4月起預約新症人數回升,料未來輪候時間再延長。
劉透露,第四季起醫管局將更改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計算方法,現輪候時間以病人首次獲專科醫生會診為準,日後改為病人首次在綜合診所獲得醫療服務計算。綜合診所服務2018年推出,至今各聯網共有逾百間診所,覆蓋耳鼻喉、風濕科等19個病症,病人可自行選擇,先到診所接受由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提供的檢查,或繼續「排舊隊」等見專科醫生。
劉稱,病人在綜合診所可更快獲得醫療服務,以耳鼻喉科為例,新症等醫生會診或需一年,綜合診所或只需半年,強調局方用新計法非「數字遊戲」,只為反映病人獲得醫療服務的實際時間。
彭鴻昌指不可接受 倡發展基層醫療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眼科輪候時間多年未改善,需等逾百周不可接受,建議局方推地區為本措施,增聘人手往九龍聯網服務,並加快發展基層醫療,減少新症流入公營系統。至於醫管局更改輪候時間計算方法,彭認為更改計算方法是否合理,關鍵在於綜合診所服務是否符合病人需求,但診所成效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