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息講場:探圍頭古蹟 記新界抗英戰
【明報專訊】時裝設計師鄧達智是元朗屏山原居民,這次他改行不談時裝,改當老師教大家說說圍頭話,並深入圍頭、古村,一探新界原居民的歷史、文化和美食。
吉慶圍「鐵門事件」
元朗吉慶圍屬「錦田六圍」之一,為現時全港最大、最古老的圍村。鄧達智表示,吉慶圍最初是沒有圍牆的,「明朝時,很多海盜在中國沿海地區搶掠,於是在明朝成化年間興建了圍牆,至今已有約560年」。吉慶圍的圍門、圍牆、炮樓、神廟已列為一級古蹟,而那道黑沉沉的鐵環閘門,更背負了一段原居民抗英保衛家園的歷史。
1898年大英帝國與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新界及235個島嶼劃為香港土地,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1899年英國人開始接管租界,部分新界居民群起反抗,與英軍發生衝突,事件稱為「新界六日戰事」。事件中,吉慶圍是村民的其中一個據點,英國人進攻時推倒圍牆,拆下鐵門,並運往英國展出。多年後,鄧氏族人經港督向英國政府請願,要求交還祖傳鐵門,流落異鄉多年的鐵門終在愛爾蘭尋回並運回送還。1925年由時任港督司徒拔主持重裝鐵門的儀式,並立碑記載。
屏山險變英軍機場
另一段新界居民拒絕遷拆的事件,則意外地令后海灣這片候鳥棲息地得以保留。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不久,因石崗機場已經荒廢,加上啟德機場設施不敷應用,於是港英政府計劃在屏山興建新機場。當時新界西大片土地包括天水圍、屯門一帶,忽然被政府徵收,很多小村落更被要求在一個月內遷離。
鄧達智講述相關歷史,「當時我的一位伯祖,即我祖父的堂兄鄧松年醫生,他是清末在哈佛畢業的西醫,亦曾是慈禧太后的太醫。他上書英廷,又和鍾屋村(當時被收地的村落之一)的父老一同上廣州,要求當時的國民政府介入,向英國政府要求停止這件事,因為這不止是興建一個機場,周邊環境也會受到影響」。工程一度開展,後來港英政府突然擱置計劃。若然當年屏山機場成功興建,相信今天新界西和后海灣一帶,將會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
■//圍頭話小教室/
圍頭話屬粵方言系統,為東莞話的一個支派,不少字詞的發音與廣東話相當接近,相對較易學習與掌握。
.稱謂篇(表)
.職業篇(表)
若想了解更多圍頭話和本土語言,可參考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網站,網站上更設有發音字典和詞典供大家查找讀音:
.發音字典:bit.ly/3IMEcSH
.發音詞典:bit.ly/3ICSHsa
●《鵅H咩牉隉H》
播放日期及時間:逢周六晚上7時
播放頻道:港台電視31
網頁:bit.ly/3feurzD
◆第九集〈數數圍頭話〉
在圍村長大的鄧達智精通一口圍頭話,今集他教授一班圍村小孩有關圍村小吃的圍頭話;他亦親自做導賞員,於「圍頭人四圍」環節與粵劇名伶、同是原居民的衛駿輝拜訪龍躍頭的婆婆,並見識差不多失傳的「哭嫁歌」,解釋當中的意義,透過歌詞,充分體現昔日農家婦女的生活。
◆第十集〈吃出圍頭話〉
鄧達智與衛駿輝到屏山親嘗盆菜,這款現在過時過節必備的菜餚,原來是圍頭人祭祀祖先時的食物;他也帶大家到龍躍頭「尋寶」,從圍頭人昔日的農耕、起居用具,認識新界原居民的傳統文化與生活。鄧達智亦在「自己友學習班」中教大家講圍頭話用語。
文:香港電台
圖:香港電台提供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