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一劍十數年 母胎醫學全港70醫生
【明報專訊】宮內胎兒手術高風險,考醫生技術和經驗。醫生接受6年婦產科專科培訓後,還要進修3年才能成為母胎醫學科醫生,全港只有約70人,母胎醫學醫生還要再培訓3至5年才能主刀做胎兒手術。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胎兒醫學組醫生說,部分胎兒手術須即時進行,加入專科需預備很長時間工作,亦要學會承受手術可能失敗的壓力。
失敗經歷最深刻 成進步動力
威爾斯親王醫院名譽顧問醫生、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系主任梁德楊拯救過無數小生命,但要數最深刻的經歷,他說是「失敗」的經歷。他憶述,遇過一個無法排尿的胎兒膀胱脹大,團隊用心地每隔幾天為胎兒放導管排尿一次,惜嬰兒最後仍無法生存,當時全個團隊都很難過。他說,這些失敗個案偶爾浮現於腦海,成為鞭策自己進步的動力。
威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謝穎婷說,胎兒手術非常困難,當手術結果不理想時,團隊成員試過圍在一起哭泣,要學習接受手術非百分百成功,亦不能失落得影響自己再拯救其他胎兒。
工時飄忽 「不犧牲會後悔」
工時亦是另一項挑戰,謝穎婷說很多胎兒手術都很緊急,醫生不時早上7時工作至晚上11時,也可能在農曆新年拜年時趕回醫院做手術,但她說「手術需爭分奪秒,若其後胎兒不能生存,恐怕不是說犧牲幾小時,而是會後悔一段很長的時間」。對她而言,加入這科的最大動力,正是幫助每個小生命。
據梁德楊所知,全港約有70名母胎醫學醫生,大部分在私營醫療服務,主要做篩查和診斷工作,複雜的胎兒手術很多時會轉介威院處理。目前威院婦產科胎兒醫學組約有10名醫生和5名助產士,醫生要先完成6年婦產科專科培訓,其後再接受3年母胎醫學培訓才算有「基本功」,大約再要有3至5年累積經驗和鍛煉技巧,才較成熟可主刀宮內胎兒手術。梁說培訓一個醫生需要很長時間,笑言「所以我都唔可以退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