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圖中人滿頭白髮,打扮隨意,卻不是普通伯伯。他學識淵博,尤其是化學方面,更是很多人的老師,他是鄺士山博士(K Kwong)。最近他更勇敢挑戰大家常用的N95口罩呢!到底他為什麼對化學如此有興趣,甚至成為專家?
■知多點
什麼是N95?
N95口罩(圖)中的「N」指「not resistant to petroleum」,即不耐石油。「95」則指它可以阻擋95%直徑0.3微米以上的非油性微粒。同類口罩還有抗油的R口罩及耐油的P口罩,佩戴N95防疫已經足夠。
外科口罩v.s. N95口罩
N95口罩一定比外科口罩(圖)安全嗎?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說,小朋友日常生活毋須用到N95口罩,出門佩戴外科口罩即可。因為N95會令小朋友難以換氣,造成頭痛或呼吸不適。而且N95較難佩戴,小朋友或需要多次調校及觸碰才能戴好,如過程中雙手沾上病毒反而會增加染疫風險呢!
讀書背口訣
對於不喜歡讀教科書的人來說,溫書考試是難題,更何G學習化學需要記不同物質的特性,學生時代的K Kwong如何面對呢?原來他會用口訣幫助記憶,例如金屬的活性序,即金屬在化學反應的活躍程度,若不牢記,很多實驗都難以完成。
活性序中涉及的金屬很多,要牢記實屬難事。K Kwong便先記首5個元素順序,即是鉀、鈉、鈣、鎂、鋁,再配搭口訣:「美(鎂)女(鋁)心(鋅,讀音:生)如鐵(鐵)石(錫),緣(鉛)輕(氫)同(銅)水(水銀)銀(銀)」,根據口訣中金屬名稱的順序,便可記住活性序。
誰是K Kwong?
K Kwong是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也是補習老師,很多哥哥姐姐都曾是他的學生,想必K Kwong小時候成績一定很好。原來他讀書時只有數學科成績較好,其他科目都不及格。他說:「因為我只愛課外書,無論天文、地理、科學、歷史都愛看,就是不看學校的教科書。」後來為了學業,他明白始終也要讀教科書,雖考入大學,但獲錄取的學科並非第一志願,與當時的夢想錯開,「我當時希望考入物理系,成為工程師,但成績不夠高才進入化學系」。
現在K Kwong一談起化學就口若懸河,完全想像不到化學曾經不是他的最愛。他說喜歡科學是因為曾在考試中考獲全級第二,才開始對化學感興趣,「可能因為我常讀課外書,跟其他同學有不同的思維吧!」
化學可解釋一切
對K Kwong來說,所有事物都由粒子形成,因此化學可以解釋一切。例如母雞吃的飼料不同,便會產出不同顏色的雞蛋;大家又有沒有留意輪胎都是黑色的呢?原來輪胎由橡膠製成,太陽的紫外線會損害橡膠,黑色輪胎可以阻擋紫外線照射。
甚至連喜歡一個人,K Kwong也認為可以從化學角度解釋:「當我看見一名女子時,她使我感到有種電流,令身體形成一些分子,並刺激大腦,令我感到喜歡上這名女子」。
化學談歷史:
羅馬帝國因何滅亡?
羅馬帝國是歐洲歷史中的千年文明古國,對歐洲的文化、科學、哲學發展影響深遠。為什麼最終步向滅國之路?K Kwong指當中也涉及化學:「由於鉛可以令酒變甜,所以當時羅馬帝國貴族都以鉛製杯喝酒。鉛杯令酒變甜的同時,會和酒會產生有毒化學物,掌權的貴族常喝毒酒,智商因此降低,最終使國家步向滅亡」。可見,化學可解釋的範疇廣泛,幾乎任何事都可用化學解釋呢!
■提提你
實驗不可隨意做
學習化學時,總會技癢想做實驗,看看不同的物料混合後的效果。K Kwong提醒小朋友千萬不可亂試,以免造成危險!他說自己小時候就因不了解鋁葉反應會產生數千度的高溫,便隨意做相關實驗,在家中的地上把鐵鏽粉和鋁粉混合,再倒入火水點火,燒裂了家中的地板呢!
此外,他也提醒大家不要接觸高濃度化學物,例如漂白水,他說當把漂白水與任何酸性物質混合時,便會產生有毒的氯氣,吸入後會中毒死亡;所以大家在家中絕對不可把醋混入漂白水啊!
切勿一知半解
K Kwong認為學習任何學科及了解事物的背後,要時時記得六何,即何時、何地、何人、何物、為何及如何,切勿一知半解。例如,細菌在宿主體外有生命,病毒在宿主體外則沒有生命,所以一般殺菌會把銀或銅放入細菌細胞的蛋白質中,使它不能繁殖。但病毒在宿主外沒有太多的蛋白質,所以這方法對病毒並沒有用。
在處理問題上也要謹記此道理。K Kwong再舉例說,其實很多物質如糖及鹽也可以消毒,但為什麼我們不用它們消毒人體?因為只有高濃度的糖及鹽才可完全消毒,「難道我們要把自己放進一大堆糖或鹽中嗎?」
■試一試
雞蛋跳舞
若大家真的很想在家做實驗,K Kwong指可從低濃度的醋入手,他推薦一個只需雞蛋、水和醋的安全小實驗
1 用水稀釋醋
2 把雞蛋放進醋中
3 雞蛋便會在醋中「跳來跳去」,像跳舞一樣
4 當泡沫消失,雞蛋便跌回底部
原理:
因雞蛋與醋放在一起便會產生二氧化碳,使雞蛋浮起跳動
■關鍵詞
化學 Chemistry
博士 Doctor
口罩 Mask
實驗 Experiment
文:Christine
圖:曾憲宗
[常識學堂 第1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