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在我們談起時間,都會用早、午、晚,又會以阿拉伯數字標示時間,如早上7時、晚上8時等,除了阿拉伯數字,原來還有很多表示時間的方式!
■考考你
1. 公雞每天在什麼時候啼叫?
(A)凌晨1時至3時
(B)凌晨3時至5時
(C)凌晨5時至早上7時
2. 適合吃早餐、進食的時間是?
(A)卯時
(B)辰時
(C)巳時
3. 「夜半」的時間是?
(A)晚上11時30分
(B)晚上10時
(C)晚上9時30分
古代一天劃分12時辰
現代人將一天劃分為24小時。然而在古代,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每兩小時為一個時辰,換算成現在的時間,即是(圖b):
根據《左傳》杜預注,12個時辰還有另外12個名稱,根據不同時間的環境特點命名,由子時開始依次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粵音跌)、晡(粵音煲)時、日入、黃昏、人定。
■學一學
環境特點描述時間
跟現代以數字標示時間不同,古人會用環境特點命名時間,更會在創作中用上,令作品更富意象。
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作品《生查子》便有一名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描寫元宵節情人約會的環境,月亮高掛柳樹上、和情人相約在黃昏後(晚上)見面,讓人想像到甜蜜溫馨的畫面。
如果換成:「和喜歡的人相約在晚上戌時見面」,你覺得哪種表達方式更好?
■知多點
三更半夜
有時辰還不夠,晚上7時至凌晨1時(戌時、亥時、子時、丑時、寅時)分別分成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所以人們常說的「三更半夜」是子時,是晚上11時至凌晨1時呢!大家是不是「三更半夜」才去睡?
寫作加入成語典故,文章更富內涵。「三更半夜」聽來像口語,但其實是源自《宋史?趙昌言傳》的成語。該傳記載,陳象輿、胡旦、董儼和梁灝是志趣相投的好朋友,經常聊至夜深,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大家給其中二人起了花名,陳象輿叫「陳三更」、董儼叫「董半夜」,後來「三更半夜」就成了夜深的意思。
■想一想
「三更半夜」是指大約幾點?
(A)晚上10時
(B)凌晨零時
(C)凌晨2時
(答案見另文)
■小趣聞
給我一盞茶、一炷香時間
沒有精準的手表刻度,一些日常生活習慣也可標示時間。常說「一盞茶」、「一炷香」時間,其實就是指喝一杯茶、燃一炷香所需的時間,分別大概是10分鐘、1小時。另外,人們會用「彈指」描述快速過去的時間,「彈指之間」是指幾秒內的事呢!
■語文小錦囊
跟梁實秋學引用
簡介:梁實秋是中國著名的散文家、翻譯家,最著名的作品是散文集《雅舍小品》,亦以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見稱。〈時間即生命〉是《雅舍小品》的其中一篇散文,梁實秋年老之時,對「時間」概念有了新的看法。(圖c)
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蚅講鬗W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牆上掛茠漸i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曆,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麼事,學一點什麼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不虛此生,那麼就不可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於利用他的時間。
……我應該集中精力,讀我所未讀過的書,我應該利用所有時間,寫我所要寫的東西,但是我沒能這樣做。我的好多的時間都糊婼k塗的混過去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例如我翻譯莎士比亞,本來計劃於課餘之暇每年翻譯兩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懶。翻譯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為活得相當長久,十分驚險。
——節錄自〈時間即生命〉《雅舍小品》
■學一學
引用
梁實秋在文中用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來表達自己從前沒有好好把握時間,到老了後悔的心情。這句話不是他寫的,是來自漢樂府詩句《長歌行》。梁實秋用了著名的詩句,加上引號,是引用別人的話語或典故的做法。
■做一做
你能以引用方式表達你的感受或對事物的看法嗎?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