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星期二(12月31日)發推特說,他1月15日將與中國的高級代表在白宮簽署兩國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美中初步協議中有一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協議沒有觸及中國對產業的大規模補貼,而這曾是特朗普總統發動貿易戰的緣由之一。
《美國之音》引述《華盛頓郵報》指出,中美雙方在最初的幾輪談判中討論了產業補貼的問題,也曾形成過一份包括產業補貼的超過150頁的協議。但是中國官員拒絕進行結構性的改變。因此當雙方本月就86頁的部分協定達成和解時,削減補貼的所有承諾均已被取消。
報道認為,中國對某些企業的大量補貼被認為是對外企的系統性歧視,也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12月30日在接受採訪時說,即將簽訂的協定包括智慧財產權的細節,在強制技術轉讓方面有「良好開端」,「在匯率操縱方面也有一些好的表述」,但是,他沒有提及產業補貼的問題。
產業補貼是中美之間的一大難題。中國向國有企業以及向符合政府戰略發展領域的企業提供補貼和稅收減免。這曾被納瓦羅形容為中國的「七大罪」之一,必須在建立正常貿易聯繫之前予以糾正,特別是對「中國製造2025」中對先進製造業的補貼,曾是美國八大要求之一。
去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301調查報告中,美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認為,中國的財政補貼是中國計劃取代美國全球技術領導地位的關鍵因素之一。
北京國有銀行貼現貸款、廉價土地、低成本電力以及官方批准的投資基金注入現金,讓陸企與外國競爭對手抗衡。
《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首席執行官諾弗(John Neuffer)的話說:「中國的努力是堅定的、長期的、而且資金充裕,因此政府補貼會是個大問題。」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拉迪(Nicholas Lardy)說,中國現在將其GDP的3%以上用於直接和間接的商業補貼,這個比例大致相當於美國軍費佔GDP的比例。
美國商務部曾警告稱,在受到大量補貼的中國鋼廠的壓力下,美國鋼鐵佔全球市場率自2000年以來已下降近三分二。分析人士說,中國對產業的補貼是促使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原因之一。
路透曾報道,為了達成協議,美國談判官員降低了產業補貼問題的標準,把重點集中在比較可能實現的議題上,例如強制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擴大市場准入。而中國確實在這些方面做出讓步。
白宮官員也承認,陸美達成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後,還有很多關鍵問題沒有解決。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表示,「很多困難的事情」留待未來的談判。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就產業補貼進行討價還價將會特別困難,不太可能在11月大選之前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