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2019年的驚心動魄,2020年對於內地政壇來說,將會是相對平淡的一年,但今年的焦點將由政治轉移到經濟。2020年不僅是北京確定的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之年,也是中共定下的全面脫貧之年,今年底更是內地十三五規劃的成果驗收時刻,而今年秋季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會審議中共對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十四五)綱要的建議。 「小康」作為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代名詞,源自2000多年前的《詩經》描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社會,最早是鄧小平1979年提出的概念,習近平上台後將「基本建成」改成「全面建成」,目標就在今年,而按照他昨天在新年賀辭所言,中國目前的GDP接近10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將逾1萬美元,小康約等於國際中等偏上收入水準。 小康脫貧航天教育 目標多多 而與全面小康相匹配的,還有全面脫貧,中共十九大後,將消除貧困與減少環境污染、防範金融風險列為「三大攻堅戰」,其中全面脫貧的目標與全面小康的目標一致,都定在2020年。中國現行的貧困標準為人均年收入2855元(人民幣,下同),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僅略高於每日1.9美元的國際極端貧困標準,目前全國的貧困人口仍有1700多萬,2020年全國脫貧的標準,約為人均淨收入4000元,達到吃、穿「兩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保障」。 對照十三五規劃,2020年要實現的具體數字目標更多,如要建成由35顆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力爭今年底實現全國所有地級市覆蓋5G網絡;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 外部環境衝擊 中美關係最堪憂 一個多月前,11月25日,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十四五規劃編製,標誌茪漲a的經濟規劃開始進入2021年至2025年的十四五時代。以每個五年規劃分為4階段看,2018年已開始十四五中期評估和前期調研的第一階段,李克強召集會議,意味2019年十四五已進入基本思路研究的第二階段,今年秋季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是第三階段的結束,即中共中央提出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建議》,第四階段則是2021年全國人大正式通過十四五《綱要》。 不過,內地俗語常講「計劃趕不上變化」,尤其是內部的規劃難免受外部環境的衝擊。2020年最大的隱憂仍是中美關係,無論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如何成功,美國朝野對華敵視應無太大懸念;春季習近平訪日後,北京不大可能高調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了;但普京在紅場大搞二戰勝利75周年閱兵,習或會去捧場;中美關係和朝美關係若持續緊張,今年的韓戰爆發及中國參戰70周年紀念日,北京或會高調紀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