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近日公布消息,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內地第2個隕石坑,命名為「依蘭隕石坑」,經查證,這個隕石坑是6500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一個小行星,撞擊花崗岩基岩形成,經過地層長時間演變,這奡縝陷簹y,約在1萬年前消失,目前隕石坑大部分區域被白樺樹覆蓋,提供該區低海拔冰川發育歷史的重要證據,也為內地行星科學和地質學研究提供「天然隕石坑實驗室」。 研究人員指出,2009年發現第1個隕石坑──「岫巖隕石坑」,在往後的10年間,內地境內再無發現經科學界證實的隕石坑,直到「依蘭隕石坑」的消息正式公布,經過一系列查證,終於找到隕石撞擊起源的關鍵證據,撞擊形成依蘭隕石坑的小行星撞擊地面的時速約每秒15至25公里,由於動能大,星體大部分在撞擊時汽化,再經過6500萬年的環境變化,很難找到殘留的隕石碎片。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表示,早在10年前,他與團隊對依蘭隕石坑的科研工作就開始了,依蘭隕石坑的發現,絕對不是坐在電腦前看衛星雲圖就可以發現,是一項涉及多學科、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隕石坑的發現、認定在科學界有嚴格的標準,在發現岫巖隕石坑後,他帶領團隊繼續尋找依蘭隕石坑,今年6月19日、7月17日他兩度前往依蘭縣實地考察,終於找到了隕石撞擊起源的關鍵證據,在隕石坑內充填的花崗岩角礫中,找到了礦物衝擊變質的證據,這項證據的發現,為依蘭隕石坑的撞擊起源提供有力證明。 世界上被科學證實的隕石坑有190餘個,其中較知名的有美國亞利桑那隕石坑、墨西哥猶加敦半島隕石坑、俄羅斯通古斯隕石坑等,陳鳴說,內地隕石坑研究始於1980年代初,以前在國際隕石坑分布版圖上,內地一直是空白的,直到2009年,岫巖隕石坑的發現,讓內地在隕石坑的版圖上有一席之地,如今依蘭隕石坑的發現,也為世界隕石坑版圖增添了一位重要的新成員。 陳鳴表示,隕石坑對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以及重大環境變遷和災變事件等均具有重要關聯,未來在依蘭隕石坑上,希望能夠建設教育科學基地、博物館或地質公園,隕石坑能把人類和太空的距離拉近,依蘭隕石坑未來有望成為一個具影響力的地標,提高民眾科學素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