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大陸80後、90後兒時的「心頭好」,網紅零食界的霸主「辣條」近日再度登上熱搜榜──辣條的食安監管「國家標準」公布後,不僅可望讓辣條標準的「南北之爭」落幕;由辣條領軍的網紅食品,能否就此走上「轉正」之路,也讓各界充滿期待。
為顧及大陸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日前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加強調味麵製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由統一「辣條」類食品分類、加強原輔料,以及生產過程管控、倡導減鹽減油減糖等6個面向,針對強化調味麵製品的品質安全監管提出相關要求。長期以來辣條標準的「南北之爭」再度掀波。
南派偏辣北派偏甜
「南派辣條偏辣,北派辣條偏甜」,南派辣條以湖南平江的玉峰食品為代表,遵循湖南省《擠壓糕點地方標準》,添加劑參照糕點標準;北派辣條則以河南鄭州的衛龍食品為代表,基於河南省《調味麵製食品地方標準》,添加劑依循糕點、膨化食品類的標準。
南北辣條在食品添加劑使用各有「標準」,導致辣條食品安全的異地監管爭議。去年8月底,當時的湖北省食藥監局曾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訊息公告,顯示多款辣條產品被檢出不合格,主因在於違規使用「山梨酸及其鉀鹽」、「脫氫乙酸」兩種防腐劑,涉及的河南地區企業認為,應屬各地執行標準不一致。
大陸媒體報道,2015至2017年6月,大陸全國共計有15省、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辣條,登上當年各地食藥監局「黑名單」;至於通報的180起食品安全問題,通常出於食品添加劑不合格「惹禍」,而且通報多半存在於異地抽檢的情況。
習慣口感可能變味
此次發布的「關於加強調味麵製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明訂,今後辣條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麵製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生產企業應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的相關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且不得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並要求辣條生產企業改善產品配方,減鹽減油減糖。
根據「GB 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辣條生產企業將不得使用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甜蜜素的使用量亦有其嚴格限制。
昔日因標準不統一引發的異地監管現象將獲改善,並終結辣條標準的「南北之爭」;但也意味著辣條可能「變味」、往日習慣的「口感」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