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父母和老師可能都曾跟你說過,要努力讀書,考試取得好成績,才能入讀好的中學和大學,以後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其實在古代,考試也對人生有很重大的影響。考試是古人進入官場從政的主要途徑。我們時常聽說的「科舉」制度,大約是在隋唐兩朝開始實行,在歷朝歷代都有改革,讓我們多了解考試制度的「前世今生」,看看以前的學生是怎樣考試的。
■小遊戲1
古時交通不方便,上京赴考的路途遙遠,一旦迷路,就很可能趕不及應考。現在就有考生迷路了,只有一個入口能順利到達試場,試回答以下問題,找出正確答案所代表的路線吧!
考生在出門時往東走,走了一整天他發現自己走錯了路,所以向左轉了90°。又走了一整天他再發現走錯了路,便180°轉身向後轉,這時他正面對那個方向?(圖c)
A:東
B:南
C:北
■考考你
以下哪個情G中,可以用「名落孫山」來形容?
1. 小月報名學校的遊學團,可惜面試表現不佳,最終落選。
2. 小英成績一向不錯,今次更考得全班第二名,僅僅排在第一名小孫後面。
3. 小超在田徑比賽中獲得第9名,未能晉身八強及進入決賽
■小遊戲2
要在參與科舉的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並不容易,聰明才智必不可少。以下有4條字謎,你也試試回答,看看自己是否足夠聰明吧!
1. 一加一(猜一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家十一口(猜一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七十二小時(猜一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差一點六斤(猜一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小故事
科舉典故 名落孫山
歷年來科舉都是讀書人的人生大事,也流傳了不少相關的典故,其中「名落孫山」是其中流傳甚廣的一個。宋朝有一個名為孫山的書生,有一次他與一個同鄉的人參加科舉,成績公布後,孫山是最後一名獲取錄的,他的同鄉則考不上。回鄉後,那名同鄉的父親查問兒子的成績,孫山便說:「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意指我孫山的名字是榜上的最後一名,你兒子的名字還我後面呢,也是說並未上榜。此後,「名落孫山」便有落選之意。(圖d)
■知多點
文武雙全
除了考核文采的文舉外,古時也設有武舉,始於唐朝,主要考核應用各種武器的能力,到了宋代更要求武舉人文武雙全,既要武藝出眾,也要擅長策略計謀。
■語文小錦囊
梁實秋談考試
著名的散文家梁實秋(1903-1987)以幽默風趣見稱,他曾寫過一篇名為<談考試>的文章。在這位文學家眼中,考試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人苦於不自知。有些人根本毋須去受考試的煎熬,但存一種僥倖心理,希望時來運轉,一試得售。上焉者臨陣磨槍,苦苦準備,中焉者揣摩試題,從中取巧,下焉者關節舞弊,混水撈魚。用心良苦,而希望不大。現代考試方法,相當公正,甚少僥倖可能。雖然也常聞有護航頂替之類的情形,究竟是少數的例外。如果自知僅有三五十斤的體重,根本就不必去攀到千斤大秤的鉤子上去吊。冒冒然去應試,只是湊熱鬧,勞民傷財,為別人作墊腳石而已。」
──節錄自<談考試>
■學一學
排比加強讀者印象
排比是一種修辭手法,把結構相似、意思相關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強節奏,也能令句子更有說服力。上文句子便是用了排比手法,梁實秋把考生分為上、中、下三種,分別說明這三種應考心態。排比能夠加強讀者的印象,讓句子更突出,你也試試用排比手法做句吧!
■試一試
試以排比的手法,寫下你在中文科考試的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