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暴尚未止息,社區對話未見成效,《禁蒙面法》更激起示威者新一輪武力升級,香港如電腦般「死機」,在漩渦中運轉不停。未來一段日子,香港何去何從?如何能重新啟動(Reboot)?本報每周一篇推出Reboot Hong Kong系列,專訪學界、社福界、政界、文化界等不同界別人士,另邀請一名本身是大學生的準記者參與訪問,從年輕人角度提問,為香港前路尋覓啟示。
明報編輯部
示威者抗爭,初夏到寒冬,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講座教授張炳良的筆耕亦然︰自6月起,他投稿到報章,每月一至數篇,幾千字建言。言者諄諄,他由6月初建議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提了半年,如鏡中花,看茠顐漎P期局勢稍緩,政府卻未有大舉措,張炳良凝眉︰「政府不作為,是最壞的。」曾任運輸及房屋局長的他,形容政府「患得患失」︰「它最擔心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做某個措施,會不會反成為進一步爭議?做完又可能止不到咳。」然而,他認為政府要把握區選後平靜的契機,啟動政治方法,解決政治問題,「說要『借東風』,現在東風在這堣F,大家要如何使用呢?」
「執法」「政治」 兩條腿走路
自反修例風波以來,政府的回應口徑(Line to take)是︰「先止暴制亂,訴求容後再談」。曾當過問責官員的張炳良說,政府以「止暴制亂」作前提,「邏輯上沒錯,大家充滿敵意,如何回歸理性討論?」不過,他不認同要設「先後」︰「你要執法,但同時要政治解決,兩條腿走路……止暴制亂你單靠警察,對警察不公道。社會深層次矛盾包括房屋問題,你叫警察給市民房屋嗎?」
示威者不信任政府,Line to take被視為Lie to tell,半年來紛亂不已,政府自設的劇本推進不到「容後再談」那一步。然而,非建制派上月底區選大勝,香港局勢稍有緩和,暴亂暫時止住了,政府卻未有回應或提及示威者訴求。
憂讓步不止咳 白費代價「示弱」
「政府患得患失,」張炳良說,「它最擔心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他做某個突然性措施,會不會反成為再進一步爭議?做完如止不到咳,社會部分抗爭者不收貨,政府也付出代價︰支持政府的力量,會質疑政府是否投降、跪低」。
不寄望有突破發展,但連成本較低、坊間反應不俗的「社區對話」亦欠奉。張炳良估計,第二場「社區對話」遙遙無期,「政府要考慮袋中有什麼」,「《明報》民調顯示,八成港人要求獨立調查委員會,亦即︰無論如何抽選市民,總會有人提出這要求,那你做不做?如不做,那(和政府溝通)便是無效的」。
政治是計算,任何決定總會顧此失彼,然而,「政府不作為,是最壞的」。張炳良說,政府持續「患得患失」、「怕有作為」,更被部分高官在修例風波初段說過的話,既定了前設,約束住政府往後行動,「初頭說獨立調查不好,為何現在又說好?」
與民看法迥異 也得推社會聚焦
他建議政府破除「心障」,「不應覺得(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是屈服於示威者」,更應把握「區議會選舉結果帶來的時間之窗」,推動政黨、整個社會一起探求出路,「政府責任是最大的,因為是你主場、你做莊……它未必有即時答案,但要發揮某種facilitator(促進者)的角色,政府未必有晒答案,很多人的看法和政府不一,甚至故意作對,但也得要推動社會聚焦」。
明報記者 李以莊
(Reboot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