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相關議題:家庭結構轉變對社會的影響
社會上一直有意見認為,不少人生育意欲下降,可能透過養寵物填補孩子對家庭的心理支援作用,部分人對寵物的投入程度,甚或比其他家庭對子女的投入更高。這些說法到底有沒有數據支持?
◆本港女性首次生育年齡(圖)
? 女性首次生育的年齡中位數,於1986至2018年間高了5.2年,代表大部分女性的生育時間因各種因素推遲不少,但這不足以說明生育意欲下降,因她們可能生育多名子女
◆本港女性生育率(表)
? 從數據可見,由1986至2018年,本港20至29歲女性的生育率大幅下降,20至24歲女性的生育率只有32年前的約三分之一,25至29歲組別的生育率也只有不足一半。即使35歲以上女性的生育率有上升,實際出生的嬰兒數目也遠追不上30歲以下組別減少的數字。2018年整體嬰兒數目只有32年前約78%。由此可以推說,本港女性的生育意欲隨時間下跌
◆魚:2016年飼養比率(圖)
狗:2016年飼養比率(圖)
貓:2016年飼養比率(圖)
鳥:2016年飼養比率(圖)
? 與全球相比,港人飼養寵物比率不高,只有14%受訪者養狗、10%受訪者養貓,比全球平均比率低得多(分別為33%及23%)。這可能是香港居住地方狹窄、樓宇契約條款所限的結果。不過,由此亦難以斷言香港家庭不常藉飼養寵物代替生育孩子
◆本港飼養貓狗住戶比率(圖)
? 以住戶人數推論,若飼養寵物代替養育子女已成趨勢,2至3人家庭飼養寵物的比例應該較高(部分2人家庭或打算最多生育一名孩子)。根據統計,2人家庭養狗比率相對較高,有6.1%,但與其他家庭的分別並不明顯;養貓的住戶比率相當平均,沒有某類家庭的數字較突出。因此,若基於以上數據,「不少港人會以飼養寵物代替養育子女」的說法似乎未能成立
◆為貓狗防疫/杜蟲的比率(圖)
? 從數據可見,近九成半養狗住戶會為寵物定期作防疫注射及杜蟲,養貓住戶的相關比率則有73.5%,大部分飼養貓狗的住戶,對牠們健康方面的照顧似乎尚算周全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市場調查機構Growth from Knowledge、《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66號報告書》,政府統計處,2019.06
■延伸解讀
IES 貼士:多角度論證
同學處理通識科的獨立專題探究(IES)時,有時會引用一些耳熟能詳的說法,嘗試以「常識」為理由,論證自己的立場。事實上,論說需要不同的數據支持,建議同學嘗試以其他角度驗證看似合理的說法是否真確。
■思考問題
1. 參考「本港飼養貓狗住戶比率」,有什麼因素可能影響這統計結果?例如5人或以上家庭的養狗比例為何最高?
2. 飼養寵物對家庭及青少年的個人成長可能有什麼影響?
文: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通識科教師 陳樹鳴
[通通識 第6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