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事件
英研究:有機農耕反增碳排
一份由英國雷丁(Reading)大學和克蘭菲爾德(Cranfield)大學等學者合撰的最新研究指出,倘若英格蘭與威爾斯改採百分之百有機農耕方式生產食物,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反而會增加約五分之一。研究人員不否認有機耕種對水質、空氣、自然生態多樣性等的好處,而完全採用有機農耕法可使農作物生產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約20%,畜牧業則可減少4%。不過食物產量跟傳統農法相比,估計會大幅下跌40%。至於牲畜方面,雖然牲口數量增加,但牲畜體重減少,再加上有機管理的育肥期更長,總肉量也會減少。若要滿足糧食需求,就須透過進口來填補短缺,令外國須多花5倍土地面積,以滿足英格蘭與威爾斯的需求。不過,有專家質疑上述研究建基於人們不會改變飲食習慣的假設而得出結論,在全球健康飲食趨勢下,畜牧業可減少生產損害環境的東西,例如是牲畜飼料,用作製作加工食品和生物燃料的商品農作物等,因而對環境更有利。
(資料來源:明報)
■閱讀理解
1.試從文中找出適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使句子的意思完整。
a. 隨茈球暖化的影響,全球各地的氣溫不斷___ 。
b. 報告顯示,結婚的人數有下降___。
2. 以下哪項對有機農耕的描述為錯誤?
a. 有機農耕的食物產量下降,需增加食物進口
b.相較於傳統農法,百分之百有機耕種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將會攀升21%
c.有機耕種對水質、空氣、自然生態多樣性都沒有好處
3. 為什麼有些專家質疑是次研究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詞語解碼
有機農耕回歸原始配合自然
「有機農耕」這名稱近年愈來愈為人所知,但不少人存有誤解,以為只要不使用化學農藥和肥料就已經是有機耕作。事實上,有機耕作不只是為供應健康的有機蔬果,還強調保持自然生態規律和生物多樣性,對環境帶來不少好處。自工業化年代開始,世界各地的人逐漸習慣使用化學農藥、肥料和基因改造物料來增加食物產量,進食這些化學品會損害健康。
有機耕作並不是創新意念,只是讓我們回歸原始的耕作方式,種植不被化學物污染的食物。有機農夫會配合自然生態環境與定律,採用自然的方式和資源去種植和對付蟲害,例如利用天然土壤堛熒L生物,促進土壤肥沃。對消費者而言,食用有機蔬果可以避免進食不必要的化學品甚至毒藥,減低食物中毒和進食有害健康的化學肥料的風險。
■新聞寫作
標明出處增可信度
撰寫新聞報道時,我們需標明消息來源,尤其是當報道內容具爭議。在上文中,就標明資訊出自英國雷丁(Reading)大學和克蘭菲爾德(Cranfield)大學等學者的研究報告,他們都是權威的代表,證明報道內容即使具爭議性,但仍然是有根據和可信的。交代消息來源的主要原因,讓讀者自行決定是否相信所獲的資訊,因為對不同的人而言,決定一篇報道是否可靠,取決於消息來源人士的背景,例如職業、社會地位和教育程度等。
「匿名消息」尊重來源要求
不過,不是所有新聞資訊都需要明確出處。我們有時候會看見報道中出現「知情者」,而非清楚地指出消息提供人士的名稱和名函,採用了「匿名消息來源」。這報道方式有時是出於尊重消息來源的要求、保護消息來源的人身財產安全、免令消息來源曝光等情G。
■小遊戲
以下有三種不同的古代農具,試將它們的名稱和圖作配對吧。(圖b)
■知多點
農業四大要素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的農業起源地之一,其中有些農業文化遺產已有接近萬年歷史。
古人認為,農業包括四大要素:
「稼」,即農作物;
「人」即負責耕作栽培的農夫;
「地」指農地;
「天」指季節和氣候,亦與天然災害有關,如水災和旱災等。
也就是說,農作物的生長要靠人的耕作栽培,要靠土和水生長,要靠季節、氣候養育。
■想一想
除了植物,農民的日常生活也會配合大自然的規律,你有聽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吧!它是什麼意思呢?
《莊子·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太陽升起,人們便起來勞動耕作,太陽下山就休息。原指古代農村人的生活方式,後來泛指人們簡樸又規律的生活。
猜一猜,「日入而作,日出而息」試猜一成語。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