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寓言蘊含道德教化或警世智慧,通常以簡潔有趣的故事形式,呈現作者對人生百態的評價。所以從屬性來說,口試的寓言題是評論題一種,且發揮空間更大。
■題目
以下故事對一個人的修養有何啟發?試談談你的看法。
一個猶太人在柏林的街上走,不小心撞到一名普魯士官員。
「豬!」官員吼道。
「人!」猶太人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
■解讀情節
問:主人翁的回應有什麼巧妙之處?
(話題:說話技巧)
(議題:面對羞辱/憎恨的個人修養)
答:主人翁躬身行禮,向對方說「人」,表面上好像屈服於羞辱他的普魯士官員,其實不然,他是以紳士之禮向對方自我介紹呢。如此一來,原本用來喝斥主人翁的「豬」字,反過來變成官員的自稱了。
問:主人翁是怎樣做得到的?
(S:換了我便未必做到,因為……)
答:首先他沒有被憤怒掩蓋理智,也沒有被羞恥蠶食自尊,反而懂得逆向思考,以幽默方式應對。
問:主人翁面對的困境得到解決嗎?
(O:換了我會期望以下結果……)
答:是,因為既保全了自尊,也使對方自取其辱,自討沒趣,知難而退,更重要是沒有留給對方加害的把柄,明哲保身。
■概述寓意
故事中的主人翁,以機智的幽默(手段),應對羞辱(處事),保全了自己的生命和尊嚴(自處),並令敵人感到羞愧,知難而退(待人),從中顯示了自己的修養(目的)。
■生活應用
Sむ對象需要め:
什麼影響我妥善面對羞辱?什麼影響我堅守自尊?什麼影響我與討厭的人相處?
Vむ過程作用め:
幽默需要什麼特質或能力?
Oむ預期成效め:
妥善處理羞辱,對於人格修養有什麼可貴之處?
■啟發內容
(示範)
即使你不願意挑起事端,但紛爭或侮辱總是不期而至。我們的情緒最易受到衝擊,特別是因自尊而引發的憤怒,會使我們衝動,繼而按本能行事,就好像故事中被人罵「豬」,便可能條件反射稱對方為「狗」。生活中何嘗不然?人們互相指罵,不就是一種「以暴易暴」嗎?如果我們真心認同人有價值,是絕對不願意自貶身價,指罵他人,即使對方是自己極厭惡的人。由此看來,修養跟本能相反,它的第一條件是自尊尊人。至於幽默,與指罵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它是機智的表現,要求一個人懂得轉換角度思考問題——這是沒有修養、只按本能行事的人,永遠辦不到的。
■填一填
以下故事為現代人尋找快樂有什麼啟發?試談談你的看法。
有小兄弟二人,認為臥室太過陰暗,看見露台外面陽光燦爛,十分羨慕,於是決定把外面的陽光「掃」進來。兄弟二人一邊掃,一邊把露台的物品也掃進臥室。愈努力掃,被陽光照射的寢室地板範圍就愈小。媽媽看了便笑道:「只要清理臥室內的雜物,陽光自然會照進來了。」
【生活應用】
Sむ對象需要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む過程作用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む預期成效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世昌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中文科主任
文:何世昌
[語文同樂 第4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