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僅次於Nike的全球第二大運動裝製造商Adidas宣布重返亞洲的計劃,將在明年4月前把美國和德國的自動化鞋履生產「快速工廠」(Speedfactories)關閉,把相關生產技術轉移亞洲,向越南和中國的供應商提供「快速工廠」的先進技術。
總部位於德國的Adidas稱,今次決定與中美持續的貿易爭端無關,由於Adidas逾九成產品在亞洲製造,把「快速工廠」的生產集中在亞洲更為合理。分析認為,亞洲有廉價勞動力及齊全的供應鏈,反觀美國和德國的生產成本相對較貴。
Adidas主要透過亞洲的供應商製造鞋子,並將這些產品輸往世界各地。直至4年前,該公司在德國安斯巴赫(Ansbach)設立首家「快速工廠」,以貼近西方消費者。迅速的自動生產流程,爭取縮短產品上架的時間,與快時尚品牌競爭。「快速工廠」同時可生產小批量的訂製鞋,令生產更靈活。Adidas當時打算在全球設立此類自動化生產網絡,並在美國亞特蘭大市郊設了另一家「快速工廠」,在2017年底投產。Adidas在這兩個國家再無其他「快速工廠」,而它們投產數年就要關閉,引發市場質疑製造業將生產工序遷回發達國家的可行性。
原打算爭取短時間上架銷售
Adidas稱,由於供應商主要在亞洲地區,把自動化生產技術遷往亞洲可更有效利用現有的生產力,並在產品設計上提供更大的靈活性。Adidas表示,將向兩個亞洲供應商提供「快速工廠」的技術,並助其他供應商邁向自動化。
Nike等運動鞋 大部分亞洲製造
安斯巴赫和亞特蘭大廠房所生產的鞋履,數量僅佔Adidas年產量的一小部分。兩家工廠停產將影響約200個職位。關閉廠房的成本,反映在2018和19年的業績,但不會影響2020年的收益。
Adidas未透露「快速工廠」的具體成本,僅表示相關開支計入了研發支出,而該項目的支出在2015和16年顯著增加。不過「快速工廠」可製造的鞋款有限,無法製造橡膠底的皮鞋。若要解決生產的難題,任何新穎的鞋款都可能需要重新設計生產流程,甚至需要新的機器造。
Nike等品牌的運動鞋,絕大部分來自亞洲製造商。Nike、Adidas及Under Armour(UA)這3大運動裝製造商近年均投資或開始測試鞋履自動化的生產技術,使其生產策略多元化。目前Nike尚沒有在美國生產鞋類產品,但在拉美設廠。UA則於2016年在美國巴爾的摩總部附近,開設了一家自動化生產及3D產品原型廠房。
此外,《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共享辦公室巨頭WeWork與美國第三大流動通訊商T-Mobile US行政總裁利卓賢(John Legere)洽商,爭取他為WeWork出任CEO,為聯席創辦人紐曼(Adam Neumann)卸任CEO後穩定局面。WeWork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失敗後,由軟銀集團出手救助,購入其多數股權。消息稱,無法保證利卓賢會接受此職,其他人選也可能出現。與紐曼一樣,利卓賢也是不按常規出牌的掌舵人,過去6年執掌T-Mobile期間作風戰鬥格,在Twitter抨擊對手是「傻瓜」,又愛說髒話。他扭轉了T-Mobile的業務困局,啟動了收購同業Sprint的交易。(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