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宗教聖地之爭最終以「羅摩出生地運動」(Ram Janmabhoomi)的勝利落幕,運動背後見證茼L度教民族主義的崛起,而一套神話電視劇是推手之一。印度文化研究學者拉賈戈帕爾(Arvind Rajagopal)指出,1980年代印度政府批准神話改編的電視劇,其中改編自印度教兩大史詩之一《羅摩衍那》(Ramayana,描述神話英雄兼神祗羅摩的事[)在1987年播映後大受歡迎,間接令羅摩出生地運動浪潮升溫,但諷刺的是發起運動的是國大黨人,成果卻由現時執政的人民黨收割。 在紐約大學任教的拉賈戈帕爾2001年發表探討電視節目跟印度教民族主義關係的著作Politics After Television(電視時代後的政治),曾提及「神話肥皂劇」(mythological soap opera)在「羅摩出生地運動」(Ram Janmabhoomi)的重要作用,指適逢電視機在印度全面普及,劇集間接令該運動「入屋」,變相大為加強其正當性。 國大黨發起運動 人民黨卻得益 《羅摩衍那》電視劇1987年在國營全印電視台(Doordarshan)開播,拉賈戈帕爾接受網媒Quartz訪問時直言,電視台當年從未試播過類似神話劇,不知道會否受歡迎,但收視率節節上升。他形容也許觀眾是出於信仰去看劇集,但其後受到政治利用——「人民黨在拆狺琤洧蔡M真寺的運動下重注」,但諷刺的是「羅摩出生地運動」其實最早是1980年代初由國大黨議員汗納(Dau Dayal Khanna)提出,「卻由人民黨得益」。 被問及社交網絡平台等新媒體科技有否影響到印度教民族主義運動,拉賈戈帕爾稱,人民黨藉上述的神話劇和民粹動員的幫助,搶過了國大黨在舊傳媒的主導地位,同時又在社交媒體佔上風,壟斷新舊媒體,令反對力量難有平台聚合聲音。 (Quartz)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