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反「WhatsApp稅」抗爭最終促成總理薩阿德請辭,令人再次注視阿拉伯世界過去一年以來多個國家的反政府示威。涉及國家大多在2010年底至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期間未曾經歷大型示威,但如今其人民皆對統治階層貪腐無法回應群眾訴求、解決經濟危機而不滿,尋求改革社會,情?恰似當年抗爭背景。有評論認為這是新一輪「阿拉伯之春」,亦有評論認為「阿拉伯之春」本來就未曾消退。 許多觀察家都把近期在北非、中東發生的連串示威現象,跟「阿拉伯之春」比較。當年事緣突尼斯一名青年攤販自焚引發示威迫使總統下台流亡,其後革命浪潮擴散到埃及、敘利亞、也門以至巴林等區內其他國家,但結果不一。當年未受直接波及的阿爾及利亞、蘇丹、伊拉克和黎巴嫩,過去一年也先後爆發反政府抗爭,連埃及也發生塞西政變上台後罕見的示威,其背後導火線也許各異,但訴求不離政治建制貪腐的怨憤和對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滿。 官員私相授受 民生事業淪貪污溫? 以黎巴嫩為例,儘管統治建制按不同宗教派系分配,但數十年來的傳承幾乎離不開精英階層的父子相傳,像剛辭任總理的薩阿德父親便是2005年遭暗殺的前總理哈里里。在「WhatsApp稅」點燃民眾抗爭怒火後,批評焦點迅速轉移到官員私相授受和中飽私囊,卻坐視國家債台高築,人民難求溫飽、失業,甚至缺水無電。伊拉克在美軍推翻薩達姆政權後,亦出現各教派分配政府合約和工作崗位的陋習,令國家民生事業淪為貪污溫?,觸發民眾反彈。埃及示威規模雖不算大,但導火線正是總統塞西被揭發揮霍興建行宮等涉嫌貪腐作為。 失業率高企 青年成抗爭主力 一如當年的「阿拉伯之春」,這一波示威浪潮同樣以年輕人為抗爭主力,尤其是阿拉伯各國的30歲以下人口往往佔總數六七成,但年輕人失業率卻特別高。他們氣憤受過良好教育都找不到工作,政府、法院和警察一丘之貉,貪污則像癌症般消磨掉人民志氣與希望,於是疾呼改革管治架構。國際組織「透明國際」去年公布的貪污排名,埃及與阿爾及利亞在全球180國中並列105位,黎巴嫩、伊拉克、蘇丹分別排138、168、172,可謂不相伯仲。 專欄作家科恩(Roger Cohen)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貪污腐敗、教派主義、官方蔑視公民等「阿拉伯之春」的憤怒根源,事隔8年並無改變。「透明國際」中東北非地區顧問哈塔爾(Kinda Hattar)則形容,這一波反貪示威浪潮,離不開國家高壓控制及政府跟國民的社會契約破裂,今年以來所見橫跨中東和北非的示威,皆見政府未能滿足國民至少從「阿拉伯之春」以來的訴求。他說:「大多數阿拉伯國家要克服的貪污規模,需要全面的系統改革,容不得舊模式與舊玩家繼續戀棧或希冀在『冷靜期』後回朝。」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