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暴尚未止息,社區對話未見成效,《禁蒙面法》更激起示威者新一輪武力升級,香港如電腦般「死機」,在漩渦中運轉不停。未來一段日子,香港何去何從?如何能重新啟動(Reboot)?本報每周一篇推出Reboot Hong Kong系列,專訪學界、社福界、政界、文化界等不同界別人士,另邀請一名本身是大學生的準記者參與訪問,從年輕人角度提問,為香港前路尋覓啟示。
「香港已不一樣。」自6月12日催淚彈在金鐘爆開,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深知香港無法回到從前,變化是好是壞,不得而知。反修例運動至今烽火不絕,當下危機未解,深層次矛盾已浮現,自港英年代出任多項公職的周永新說,運動反映三大問題有待政府解決,由管治手法、年輕人意識形態轉變以至行政機關失信於民,整場風波在他眼內是「政府施政不聽民意的惡果」,批評特首林鄭月娥的管治「只有自己,沒有市民」,冀當權者痛定思痛,誠實面對管治失誤,讓香港復和。
明報記者 陳柔雅
一眾打工仔營營役役、區徽配以結尾的雲端銀線(silver lining)……電視播放「珍惜香港這個家」的政府廣告,令周永新摸不蚗Y腦,「你表達對香港的思維,仍想人回到廿年前,甚至更遠時代,做到死死齔L啖好食,那些畫面是否我們愛惜的香港?」風波由最初反對《逃犯條例》,演變成前所未見的政治風暴,席捲社會,「政府卻仍向後看,想回復以前」。
香港新一頁 政府仍戀廿年前
「這場運動後,香港再不是我們以前認識的香港,不是好與壞的問題,但社會架構、管治模式再也不同。」6月12日後,周永新有感社會已然不同,「像飛機一飛過那條線,有什麼事發生都只能直飛,你要想想終點是怎樣,而不是再想起飛時的情G」。
政府起初拒聽民意撤回修例,促使百萬計市民上街。歷年參與20多個諮詢委員會或法定組織、曾任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主席的周永新說,風波正是「政府施政不聽民意的惡果」。由明日大嶼、一地兩檢至收緊長者綜援,今屆政府屢遭批評制訂政策欠諮詢,有違程序公義。他見證諮詢制度由盛轉衰,昔日諮詢委員會影響力大,是推行政策必經關口,自立法局引入直選議席,政府注意力轉移至立法局,以至回歸後的立法會,諮詢委員會形同虛設,區議會如今也「變成(政黨)資源爭奪陣地」,政府失去有效渠道蒐集民意。
偏離民意不止歸因於諮詢架構失效,周永新認為與特首林鄭月娥「一言堂」性格有關,批評她「只在意所做的事是否應做的事」。他說︰「林鄭月娥的管治只有自己,沒有市民,她的管治方法不能與市民同行,有能力的人未必能同市民同行。」
批林鄭一言堂 「不能只靠3萬警」
除長遠改革諮詢制度,他寄語林太承認盲點,「不能只靠3萬警力」,盡快邀請貼近社會脈搏的人出謀獻策,方能找到出路。他說政府要研究管治手法出錯的問題,亦要反思何以回歸後市民對政府信任度愈來愈低,「非單一風波造成,是很多事積累的後果」。
年輕人屢站抗爭最前線,已屆古稀之年的周永新認為,運動反映年輕人意識形態轉變,值得政府深思。在他眼內,這一代年輕人追求自由、人權、民主等價值,與管治思維多年不變的政府「不對嘴」,雙方價值觀與對香港的期望「南轅北轍」。縱使他日回歸平靜,周永新說政府終究要正視與年輕人的關係,「這不是現在的問題,是10年、20年、30年的問題,去到2047年的問題」,他勸喻林太深入了解年輕人所求所想,重訂青年政策。對於有年輕抗爭者訴諸暴力,他對暴力立場如一,「犯法就是犯法」,違法者須承擔責任,但「我想我與很多香港人一樣,我不贊成(暴力),但我理解」。
「前線」爭民主自由 青年政策跟不上
回望這場風波,周永新瞥眼辦公室牆壁的書法︰「政府從無誠實對待市民,我覺得是致命傷。」宣紙上是取自《聖經》詩篇的一句——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面對警民暴力升級,社會壁壘分明,他仍懷荂u復和的盼望」,冀當權者誠實面對失誤,設獨立調查委員會(另見稿),為困局帶來轉機。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