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府擬於全港18區建地區康健中心,但覓地和建築需時,《施政報告》提出先斥6億元建立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規模和服務都較少,涵蓋部分預防、篩查、慢性病管理的基層醫療服務,助預防疾病、減入院。 建不常見病資料庫 同時,施政報告提出研究就個別不常見疾病建立資料庫,助臨H診斷和治療,亦會透過撒瑪利亞基金及關愛基金加強支援不常見疾病及癌症病人的藥物治療。消息人士稱,遺傳病和不常見病病人現主要由兒童醫院治理,會從該院病人臨H資料茪漶A儲存個案的資料並慢慢形成資料庫,不需額外撥款。 施政報告昨公布,本屆政府任期內盡可能推出18區不同規模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除了已成立的葵青康健中心,本屆政府任期內會建另外6區康健中心,並在其餘11區設「地區康健站」。消息人士稱,年底就深水鶨M黃大仙地區康健中心招標,成為第二批落成的中心,南區、荃灣、屯門和元朗預期今屆政府任期內落成。他指其餘11區的部分選址涉重建項目,或10年後才能落成,故先推「地區康健站」。 消息人士說,下年中會為各康健站公開招募營辦者,料最快2021年啟用,合約期3年,每間康健站每年將獲2000萬元資助。地區康健站規模較地區康健中心細、服務較少,涵蓋部分預防、篩查、慢性病管理的基層醫療服務,料不會有社康復康服務。消息人士預期2022年能做到區區有康健中心或康健站。 專科培訓吸非本地醫生 醫療人力方面,港府將為剛註冊或具有數年工作經驗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提供專科培訓,增來港誘因。政府消息人士否認為此舉為輸入內地醫生,因引入門檻仍要通過專科中期考試,現正待各專科學院就計劃商討細節。 (2019年施政報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