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一(7日)起對外開放的重慶大學博物館,被指大量藏品疑為贗品,不少來自該校人文藝術學院前副院長、退休教授吳應騎的捐贈。有收藏愛好者及校友參觀後均稱展品明顯有問題,有權威文物專家亦指涉事館藏「假得荒唐」。博物館昨起閉館,校方宣布成立工作組調查,重慶市文物局亦已展開調查。
耗資逾600萬興建 開幕一周閉館
據公開報道,重慶大學博物館的開館是該校90周年校慶活動之一,儀式邀得國家博物館副館長、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等出席,該館共耗資600多萬元人民幣興建,2016年退休、78歲的吳應騎捐贈了300多件中國古代器物。
金龜文物疑採電鍍工藝
唐三彩現「現代藍」
微信公號「江上說收藏」前日發文指出,展品易見的謬誤包括,一組銅車馬「體量碩大,通體錯銀」,馬的造型和車的制式完全模仿秦始皇陵銅車馬,卻比秦皇座駕4馬拖車還多出兩匹馬,有違禮制和史實;一款金色軺車、一隻身上鑲有紅綠松石的金龜等「文物」採用電鍍工藝;一件唐三彩上的藍色是現代才有的洋藍;還有造型來自平朔秦漢墓或海昏侯墓、但高達一米多的「漢代雁魚銅燈plus」,模仿南京博物館元「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的罐子。
專家斥大學收藏展出是為贗品背書
澎湃新聞網引述一名曾供職於內地知名博物館的權威文物專家稱,近年內地不少大學建立博物館,本是好現象,但博物館有嚴格專業標準,例如接受捐贈須先經文物鑑定,若有藏家堅持捐出整體收藏,而其中含有贗品,展出時會作學術標注。
他說,博物館的藏品有時也有真贗爭議,但屬正常的、相距不大的爭議,例如朝代之爭,但重慶大學博物館的展品「就不是爭議了,而是假得荒唐」。他表示,大學是學術機構,收藏並展示大量贗品,就是對贗品背書。
該博物館昨日閉館,但門口仍擺有海報及慶賀花籃。重慶大學在微博稱,高度重視事件,立即成立專門工作組核查。重慶市文物局博物館處一名工作人員透露,博物館未在該局報備審批,文物局已介入調查。
吳應騎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著有《怎樣鑑定中國古代瓷器》、《怎樣鑑定中國古畫》等書,2016年他捐出藏品時曾說:「這些文物都是經過相關專家鑑定,非常珍貴的文物佔60%以上。」
捐文物教授稱經鑑定 子被揭任館長
不過,風波愈演愈烈,重慶大學博物館館長吳文廈又被發現是吳應騎之子,吳文廈回應稱,已在該校藝術學院工作10多年,館長任命經校方考察、研究。吳應騎女兒吳曉妮強調,兄長的職務並非得益於父親,因病住院的父親已獲悉此事;她指上述微信公號的文章指控不實,「我們等待重慶大學的調查結果,以官方調查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