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內地一款名為「ZAO」的手機應用程式,運用人工智能(AI)讓用戶將自己的臉換到多齣電影和劇集的主角身上,效果逼真,面部表情自然。「ZAO」8月30日上架旋即風靡網絡,但亦引起侵犯個人私隱的爭議。
ZAO最熱門的功能是短片「換臉」。用戶不需任何專業技術,只要上傳自己的面部照片到ZAO,便可將電影、劇集和綜藝節目片段中明星的臉換成自己的臉。用戶還可把多個自己「主演」的片段剪接一起,以及分享至微信(WeChat)朋友圈等平台。另外,ZAO亦可製作表情包。
ZAO:已刪除免費授肖像權條款
根據用戶協議,用戶上載個人照片等於免費將肖像權授予ZAO,即「同意授予ZAO及其關聯公司以及ZAO用戶在全球範圍內完全免費、不可撤銷、永久、可轉授權和可再許可的權利」。有關條款因引起私隱保護爭議而已經刪除,ZAO表示,用戶上傳的短片及人臉等內容將嚴格按相關法律保留在其公司。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管理局9月3日與ZAO製作公司的負責人約談,要求公司依法收集和使用用戶資料,並規範協議條款,加強保護網絡數據和用戶個人私隱。另外,工信部亦要求公司進一步加強新技術安全評估,以防範其公司開發的應用程式被利用作網絡詐騙。
AI換臉技術平民化,令該技術在內地被不法分子濫用。2019年9月,多名賣家利用AI換臉技術製作當紅女明星的色情影片,並在二手交易品平台「閑魚」發售。有賣家報價稱以75元人民幣套餐價出售上百部影片,其中有40多名女星「演出」。
閑魚表示,該平台對違反法律道德的商品採取零容忍態度,會處罰違規行為。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律師指出,上述售賣明星換臉不雅影片的行為可構成肖像侵權,涉嫌觸犯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數據產權
應用程式涉侵犯用戶私隱問題非內地App獨有,俄羅斯企業Wireless Lab開發的換臉程式FaceApp 2019年7月廣受歡迎,用戶可修改照片「變老」。美國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憂慮用戶的個人資料可能會被傳送到俄羅斯加以利用,7月17日去信聯邦調查局(FBI)等促請調查。
多宗事件引起保護數據產權(data property)的討論。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鄒崇銘指出,生產數據的用戶應享有「數據產權」,即用戶能以數據在市場交易。Netflix紀錄片《以私謀權》(The Great Hack)指出,用戶每天下載免費應用程式、玩遊戲、inbox聊天或登入網站,都可能把個人資料免費送給相關機構;用戶同意某程式使用facebook的個人資料時,很多時忽略它可取得朋友用戶的個人資料,一個扣一個。商家可透過數據對準潛在客人推銷商品,另可運用於產品開發。
歐盟2018年5月實施《通用數據保障條例》,擴充用戶更大的數據管理權,包括用戶有刪除個人資料的權利等。有指內地的數據權屬較模糊,造成各企業「不擇手段」收集用戶信息,並形成完整的灰色產業鏈,亦是內地成為「精準電訊詐騙」重災區的原因之一。
◆換臉軟件與個人私隱(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解釋AI換臉技術普及化可能會帶來的問題。
.可分析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涉侵犯個人私隱↓
→ AI換臉技術普及化,多間公司運用此技術開發應用程式,用戶只要提供個人照片即可使用換臉技術。不過應用程式公司可藉蒐集用戶照片作商業用途,可能涉侵犯個人私隱。例如根據資料,內地換臉應用程式ZAO其中一項用戶協議為用戶「同意授予ZAO及其關聯公司以及ZAO用戶在全球範圍內完全免費、不可撤銷、永久、可轉授權和可再許可的權利」,其權限有過大之嫌,可能構成侵犯個人私隱。
用戶不當使用換臉技術↓
→ 根據資料,AI換臉技術普及化下,換臉應用程式十分流行,有不法之徒濫用該技術。如根據資料,有內地不法分子利用此技術製作當紅女明星的色情影片,涉嫌觸犯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
◆延伸回應題
(2) 「人工智能對社會發展既有利亦有害。」試論證這說法。
此題為延伸回應題,題目中的「人工智能」並不限於資料所提到的「換臉技術」。作答時須提出「換臉技術」以外的人工智能例子,以顯示對「人工智能」的理解。
正面↓
→ 經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力
人工智能具有學習和分析能力,能應用於不同行業中,例如金融、醫療等,取代人類工作,長遠可降低生產成本。同時,相比人類,機器可長時間處理低技術而重複勞動的工作,不會因情緒、疲倦等因素影響工作表現,可提高生產力,有利社會發展。↓
社會:提升市民生活素質
人工智能可應用於不同行業,服務人類,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如2019年8月,Google的人工智能(AI)程式公司推出新的AI診症功能,稱能夠提早兩天預測病人有可能出現急性腎衰竭,測試的準確率達九成,可見人工智能可以提升市民生活素質,有利社會發展。
負面↓
→ 經濟:工人失業、加劇貧富懸殊
人工智能雖處於發展階段,但可處理低技術的勞動工作,因此低收入、低學歷及低技術的勞工可能會被取代,導致大量工人失業。由於高技術的工作未能被完全代替,可能會造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加劇貧富懸殊,未必有利社會發展。↓
→社會:可能引伸非法行為、侵犯私隱等問題
人工智能可能帶來其他社會問題,不利社會發展,例如更多人從事非法行為,如資料所示,內地有不法分子濫用此技術製作當紅女明星的色情影片。另外,人工智能亦可能引起侵犯私隱爭議,如沙田一屋苑2019年8月傳出推行AI面部識別保安系統,引起住戶擔憂個人私隱外泄。
顧問教師:古俊彥老師
[通通識 第5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