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風雨 風雨是常見的自然景象,也是文學作品常用的意象。古人常以「風雨飄搖」比喻時局動盪不安,極不穩定;如若以「風雨飄搖」形容香港當下的境G,更是恰到好處。 此外,詩人亦常藉風雨抒懷,如李清照《聲聲慢?秋情》,就以「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寫深秋黃昏急風送寒,以突顯詞人內心的淒寒;又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寫那滴滴瀝瀝的細雨打在梧桐葉上,雨聲聲聲入耳,表現詞人的心都被雨聲一點點地滴碎,愁緒猶如秋雨延綿不絕,永不休止。李清照運用風雨的意象,意在言外,通過描寫景物,含蓄地表達了滿腔愁緒。 然而,若然心境不同,即使同寫風雨,亦大有逕庭。蘇軾《定風波》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作結,表現詞人面對風雨仍可安時處順,自然界之風雨固然不困其身,政治上的風雨同樣不繫於心,在他的心中,既無風雨,也無晴天,東坡居士可謂超越風雨陰晴,充分展現其泰然自若、灑脫超然的胸懷。 黃慧琦 - 現職中學教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深信文字的力量。 [語文同樂 第391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