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央政府在港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初期相對低調、沉默,縱使2019年3月北京召開兩會(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政協二次會議),部分商界背景的建制派在北京提及對修例的憂慮時,北京主要官員也沒特別開腔;隨後部分外國駐港領事開始發聲表達對修例的關注,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在3月16日、4月20日發聲明回應,言辭未算強硬,僅稱修例是香港特區內部事務,外國或外國組織應尊重特區的正常立法進程。
明報記者 李以莊 何曉勤 劉頌陽
一、表態
至於中聯辦,在修例初期亦非常低調,政府2月提法案,至4月中法案委員會在民主黨涂謹申主持下遲遲未選出主席,中聯辦領導層未有在公開場合表態;而4月中由多名建制派如全國政協黃英豪等牽頭成立的「萬眾同聲撐修例公義組」(後改名「保公義撐修例大聯盟」),仿效2014年反佔中做法,發起網上聯署收集市民撐修例的意見。建制消息透露,大聯盟背後是中聯辦支持和拉攏下成立,但論設街站爭民意的密度、收集簽名力度,未可與反佔中同日而語。
民主派接連外訪 觸動中央神經
另一邊廂,反修例陣營一直用不同方法將議題發酵,除民間舉辦遊行、議會內阻撓法案委員會等外,部分民主派代表選擇到英、美等國訪問,希望引起國際關注,接連外訪觸動中央神經,令原本屬香港內部事務的修例,「三級跳」至中央、國際層次。外交部、港澳辦、中聯辦、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7天內先後表態支持修例。
首個開腔中央官員是港澳辦主任張曉明。
事緣身兼行會成員的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於5月15日帶同30名黨友訪京拜訪港澳辦。據本報從隨團成員了解,與張曉明的會面,先由團員之一宋恩榮發言開始,宋以半小時談及「一國兩制」落實情G,其後張曉明主動提及支持港府修訂《逃犯條例》,他以高鐵「一地兩檢」為例,說明當初泛民反對稱日後內地公安會在西九站隨意拉人,但結果證實他們的憂慮不實,以此推論泛民是次對《逃犯條例》的批評亦為不實指控,通過後市民便會認清過慮。湯家驊會後引述張曉明支持修例,並稱修例「涉及中央和香港關係,合適、合理、合法」、「有迫切性」。
民主思路隨後還拜訪了部分對中央具影響力的智庫,據悉,不少北京學者說20年來從未研究《逃犯條例》,反過來問湯家驊意見,足見是次修例由港府主導,而非北京。
中聯辦港澳辦領導人 7日內先後表態
同日,中聯辦發稿表態支持修例,並羅列數字顯示,回歸以來內地公安機關向香港移交260餘名疑犯,而香港與20個司法管轄區有移交逃犯長期協議,亦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刑事事宜相互協助安排,但與內地「回歸至今未曾有一例移交」,強調港府修例是《基本法》框架下的「應有之義」。
港澳辦、中聯辦表態後翌日的5月16日,特首林鄭月娥在廣州出席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後會見傳媒,強調法案「沒可能撤回」,並指特區政府主導工作,如果中央認為符合基本法、亦有利「一國兩制」落實,「(中央)要表個態,我覺得是很合理的,並不存在什麼『死任務』」。對於立法會前所未有的衝突,她批評法案委員會的民主派「罔顧內務委員會發出的指示」,由首讀起已6周,仍未能選出主席,認為修例「必須加緊去做」。
話音剛落,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及7名副主任相約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於5月17日下午到中聯辦開「工作會議」。一眾委員在中聯辦門口被示威者包圍、揶揄「西環下聖旨」期間進入大樓。會議開了1小時45分鐘,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會後見記者,引述王志民譴責一些反對修例言論「煽惑人心、造謠」,並說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央政府支持港府依法修例填補法律漏洞。王志民席間表明,召開會議是因有部分人「糊塗」,不清楚中央態度,並向人大、政協提出「四個相信」——相信自己、相信特區、相信法院、相信法治。譚耀宗稱沒感受到中央施壓,認為中央只是清晰表達支持修例。
中央表態的同時,泛民尋求西方關注。5月中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率團訪美。有別陳方安生3月應邀赴美討論香港人權狀G,李柱銘是次揮荂u反對引渡修例團」旗幟,聯同民主黨涂謹申、公民黨吳靄儀、香港眾志羅冠聰等,一行人5月16日獲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接見,對方關注修例,認為威脅香港法治。會議上涂謹申向蓬佩奧特別指出,由建制派議員佔多數的立法會,正醞釀跳過法案委員會,將修例直接提交大會,「罔顧程序公義」。李柱銘補充,事件令推翻修例工作時間更緊迫。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5月17日發稿批評,指香港個別人士「跑到外國『告洋狀』,勾結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阻撓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損害國家主權與安全」。
5月21日,身兼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北京會見福建社團聯會訪京團。韓正發言時提到,特區政府修例符合基本法,中央政府「完全支持」,又讚揚林鄭月娥「敢於擔當」。約半小時會面結束後,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施榮忻引述韓正說,各界要維護國家安全,不要將香港變成「政治焦點」。
二、綑綁
短短7日,港澳辦、中聯辦、外交部及中央領導人級別的韓正先後開腔,正式綑綁建制派,商界、政黨「歸隊」,除實政圓桌田北辰和自由黨鍾國斌等繼續表達憂慮外,建制陣營大方向上支持修例,只希望政府再作技術修訂。而在中聯辦表達要求建制派團結的指令後,撐修例大聯盟亦大張旗鼓,在各區設立100個街站,收集簽名並解釋修例,要在民間營造社會撐修例的氣氛,街站啟動禮上稱有30萬人聯署,一個多星期後已升至50萬人。
5月初在網誌稱「港人港審」值得考慮的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在發表網誌後「神隱」逾兩周,韓正表態後陳弘毅亦「上水」,5月底接受報章訪問稱,關注中央或許懷疑他的反建議是挑戰主權,故不再堅持「港人港審」建議,最新立場是希望政府在修例加入額外保障措施。
泛民認中央態度「出乎想像」 恐無彎轉
面對中央領導人及不同部門先後表態硬撐修例,5月下旬泛民對推倒修例不樂觀,不少人形容唯一希望是要視乎6月9日反修例遊行人數,若人數夠多,或許能扭轉中央或港府心意;而政府中人及建制不同光譜的人當時仍認為,中央既已表態,相信有多少人遊行,也不會重現2003年50萬人上街、自由黨倒戈令政府不夠票而需撤回基本法23條立法的情G,多名政界中人都說,建制派有42票,即使自由黨及田北辰最終不支持,政府仍有足夠票數,既然夠票,看不到有何原因會令政府退縮。
有泛民中人當時解讀,西環、北京出手令事件層次上升,已由立法會問題「三級跳」至中港關係甚至國際關係問題,泛民當時尚憂慮在「死局」中,即使發動群眾壓力,亦未必能令政府收回成命。另一民主派中人承認,中央態度「出乎想像」,「令事件連一點轉彎餘地也沒有」。抗爭之路舉步維艱,泛民美國之行如同賭博︰深知「西方愈撐,中央愈硬」的道理;然而,若政府企硬或中央力度再加強,不排除民間反應更大,才有機會激起民眾之力令政府讓步。
議會方面,由於法案委員會「鬧雙胞」未能運作,5月11日建制和泛民議員更爆發激烈衝突,本來倡議先處理台灣案的「兩步走」方法及支持「港人港審」的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5月12日於無芋m講清講楚》公開獻計把法案「直上大會」。他解釋,法案委員會由內會衍生,內會有權終止,亦無硬性規定法案必須經過法委會才能二讀。
李家超提「直上大會」掀爭議
民陣再推遊行 中聯辦晤「各界領袖」
政府自忖有足夠票數,並認為時間緊迫,保安局長李家超於5月20日提出,將直接在6月12日立法會大會恢復二讀,形容法委會審議草案功能已失效,政府經審慎考慮後「迫不得已作此艱難的決定」。由李家超主動提出直上大會,外界也甚愕然,建制消息透露,由最初為法案發言護航,到在法案委員會選主席與泛民力拼,建制派一直「硬撐」政府,若再由建制議員提出「直上大會」,做醜人自廢立法會的功能是說不過去,故終由政府出手。
是項決定引發泛民、社會斥罵,5月21日,民陣乘勢公布於6月9日發動第三次遊行,更開出30萬人的目標,召集人岑子杰當時稱屬「保守估計」,換來建制派嘲笑「沒有30萬人都報到有30萬」,連泛民地區人士亦憂慮若人數未達標,如同落敗。
中聯辦亦再度出手,5月22日舉辦第二場宣講會,由副主任陳冬代表王志民主持,會見約260名社團、組織頭頭等「各界領袖」,有與會者透露,現場座無虛席,陳冬會上稱要統一戰線,全力支持港府,而「各界領袖」表現、能否推動修例通過將成今年「加分位」。約一個半小時宣講會結束後,港區人大代表葉國謙引述陳冬稱,希望大家做到習近平要求的「四個帶頭」:帶頭凝聚人心、向社會解釋修例情G、澄清誤解和別有用心者對條例的抹黑、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5月24日,立法會內務事務委員會商議「直上大會」的議案,在建制派支持下,最終40票贊成、18票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6月12日直接交上大會作二讀辯論。
三、抗爭
立會3場質詢未釋疑 民間力量醞釀
中聯辦、港府、建制陣營統一戰線下,為免法案直上大會,缺乏充分諮詢,給人口實,建制派為政府「搭台」,安排保安事務委員會於5月31日、6月1日及3日召開3場共20小時會議,讓議員就修例質詢。政府研判是︰修例獲公眾關注,而直上大會會沒有了原在法案委員會的協商修訂功能,故希望官員到立法會解釋,能釋除憂慮。議員可在6月1日午夜前,就法案向立法會秘書處提出修正案,以便6月12日恢復二讀。
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前一天,即5月30日,李家超稱聽到公眾意見後再作6項修訂︰包括移交罪行適用範圍由可判監逾3年的罪行,提高至可判監7年或以上;透過政策聲明,說明港府只處理由當地中央政府提出的申請;啟動「特別移交安排」時加入更多限制,如在移交協定加入無罪假定、公開審訊、有律師代表、盤問證人權利、不能強迫認罪、上訴權等符合一般人權保障的要求;另被移交港人在外地被定罪後可申請回港服刑等。有政府中人說,有關修訂主要針對港人對內地司法制度信心問題,當中因涉及內地,港府也下了不少功夫讓內地接受。
在保安事務委員會的解說工作中,走訪各大小商會的保安局長李家超自是不二之選,但在開會前,有資深建制派擔心鄭若驊的表現,認為她仍在「資深大律師的狀態」,未能轉化成政治人物面對公眾和傳媒解說複雜的修例,憂慮她「打輿論戰時為政府倒米」。而鄭若驊出席會議時的表現亦「不負眾望」,被熟悉法律的泛民中人批評她對修例條文「不熟書」,亦未能以公眾可理解的角度解釋修例中的人權保障。
儘管李家超等官員在保安事務委員會使出「渾身解數」,但從反修例者看來,政府把法案「直上大會」已有違程序公義,是反修例的「彈藥」;分散社區、網絡的民間力量於5月聚集成形。最先見諸5月中,互聯網有多家大專院校及中小學師生校友甚至不同群組發起反修例聯署,每每過百、逾千個簽名。
反修例聯署洶湧 連登仔大力宣傳
造就6.9「百萬行」 未動搖政府決心
本來僅流傳於網上的聲明,於6月4日在《明報》頭版出現實體廣告,呼籲市民參與6月9日遊行。其時有份參與登報行動、最先發起聯署行動的中大校友透露,於《明報》登廣告目的是希望「入學校」,既能令學生得悉事件以鼓勵他們參與,亦向部分欲阻撓學生參與的校方「以校友支持的名義施壓」,其時各區均有大學學生會,甚至「連登仔女」落區擺街站、派傳單,更於網上發動宣傳,拉攏年輕人支持。有曾參與衝擊立法會的示威者事後表示,網上資訊「包括連登、IG Stories(Instagram限時動態)」,都是令她關注事件的最主要渠道。
6月9日遊行當日,下午2時的維園聚滿人潮,被迫提早半小時起步,港鐵因人潮關係不停天后站,無阻數以十萬計市民烈日下高喊「撤回惡法」。傍晚遊行者陸續抵達立法會終點,民陣發起「包圍立法會」預演向政府施壓,集會結束後仍有數以千計示威者,在立法會示威區與警員爆發激烈衝突。
即使是民陣宣稱破紀錄的「103萬人遊行」,仍未動搖林鄭月娥決心。當時官場消息稱,政府內部早料遊行人數眾多,卻不會動搖政府修例決心,另一政府中人更表明,不能因大批市民上街便撤回,否則「不能向70 萬名簽署(當時數字)支持修例的市民交代」,而政府認為「應做的便去做」的初心,就如過去「一地兩檢」等都是在爭議聲中通過後,事實證明並非如泛民所言,最後市民會理解。這番說話,與5月15日張曉明接見民主思路時的說話同出一轍。
因此,政府面對號稱逾百萬人遊行的取態,反映於當晚11時07分的聲明末段︰「《條例草案》將於6月12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然而,3日後的事態發展,已超越政府所能預計及掌握,「6?12」警民大衝突直接導致修例工作「胎死腹中」。下回分解。
(系列三)
(反修例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