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暴令不少人打破沉默,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是其中之一,他形容當下香港陷入回歸以來最嚴重的管治危機,體制要「求變」。至於有否官員要問責下台,張炳良說「問責制其實無詳細解釋是怎樣」,但舉例其他社會會要求對政府聲譽造成很大損害的官員辭職、 外國政府會以「內閣重整」來解決。他認為,作為政治人應有政治觸覺,何謂「政治問責」是不為社會接受時知難而退。
明報記者 何宛兒
非失德瀆職 林太未必要即時下台
民間有聲音要求特首林鄭月娥下台,張炳良說政策不得民心,林太未必要即時下台,因不是失德、瀆職;他亦不主張林太下台,因看不到有更好人選。被問主推修例的律政司長鄭若驊和保安局長李家超須否問責下台,張說最終決定修例是特首會同行政會議,不是個別官員自把自為,要官員辭職是找「替死鬼」。
稱梁振英做過一次 換兩閣員
首任特首董建華2002年引入問責制時曾介紹說,「特區政府的主要官員可以回應社會訴求,為自己施政成敗負起責任,甚至在需要時辭職下台」。如今問責制如何體現?張炳良說,這要視乎中央和特首有否認為某些官員有失職行為,他任「新力量網絡」主席時曾建議對政府聲譽造成很大損害的官員要離職。他又稱,外國政府面臨重大危機會以「內閣重整」來解決,但不是針對個別官員,概念上香港也可以,前特首梁振英也做過一次,換了兩位閣員。
沒興趣再入行會
有人提出改組行政會議,他稱行會是特首顧問,「有冇事故都可以改組」。但他認為政府決定的最終責任應由特首承擔。民主黨涂謹申日前建議張炳良加入行會,曾任近7年行會成員的張回應稱沒有興趣。
今次修例引起管治危機,作為長年研究管治的政治學者,張炳良表示與2003年和幾次政改爭論一樣,歸根究柢是一國兩制關係問題,須檢視深層次體制矛盾,對症下藥;他早前撰文寫到,經此一役,政府的正當性或耗盡,籲推行政改,否則難走出困局。張提出要創造條件重啟政改,他稱不敢說現時有好的條件重啟政改,因為近幾年香港出現「港獨」思潮等,令中央較為擔心,中港互信低,不過他形容「有危必有機」,可以尋求突破。但是否如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所言可在「8.31框架」外談政改,張炳良說「政改要按《基本法》規定,要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無提委會、公民提名一定不可以」,但仍有空間討論提名門檻等。
歸根究柢是一國兩制關係問題
中央被指在2003年起收緊對香港的管治,如今會否進一步收窄?張鼓勵中央全面深入地研究香港的問題,籲「不要做很簡單、很陰謀的結論」。被問到有否外部勢力,他說「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當然有不同內外因素,外力都要靠內因才能發酵」,有外國勢力明顯近年「打香港牌」,但中央政府也可以用香港的軟力量,為國家多增光彩。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