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公屋輪候冊累積25.46萬宗申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達5.5年。為增加公屋單位,房委會近年起陸續改建在1990年代推出、專為單身長者而設的「長者住屋」。房委會昨表示,自2015年起改建「長者住屋」附屬設施,包括儲物室、活動室等作公屋單位,截至今年3月已增加215個單位。 委員倡增長者住戶搬遷誘因 房委會委員招國偉歡迎改建「長者住屋」附屬設施作公屋,形容房委會為增加公屋單位已「搾乾搾盡」,但承認可提供單位不多,對整體房屋供應未必幫助太多。他建議房委會進一步增加「一型單位」長者住戶的搬遷誘因,以騰空單位改建公屋。 房委會在1990年代起推出「長者住屋」,專為單身長者而設,最早期設計為「一型單位」,將一般公屋單位分隔作2至4個較小單位,住客需共用廁所及廚房,住宅大廈會提供24小時福利員服務,但這類單位一直不太受歡迎,空置率高,審計署2006年曾批評這類單位入住率低,要求房屋署改善。房委會同年遂決定將空置的「長者一型單位」改建為公屋,並於2011年進一步通過,當單幢一型設計大廈的長者租戶數目低於20戶,就會終止福利員服務。 低入住「長者一型」 收回4388改建1615伙 房委會昨表示,至今共收回4388個一型單位,並改建為1615個公屋單位;隨2015年房委會決定進一步將附屬設施,包括舍監辦公室、休息室、活動室、福利員宿舍、儲物室等改建為公屋,截至今年3月已因此增加215個公屋單位,涉及33個屋h,其中有37個改建單位已被租置住戶購買,為房委會帶來1430萬元收入;而整項改建費用達1510萬元,估計每年可為房委會帶來約620萬元租金收入。目前房委會剛收回7個使用率偏低的附屬設施,將改建作公屋單位,改建費料50萬元。 房委會回覆稱,以東九龍區內的改建公屋單位較多,涉及33個屋h包括耀東h、平田h、ㄔh、鳳德h、葵芳h、富亨h、天慈h、太和h等。 截至今年3月,餘下的一型單位有1215個,當單位內最後一名長者遷出後,房委會將改建作公屋單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