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示威周一衝擊立法會後,有示威者陷入憂慮被捕的陰霾,網上討論區建議當天帶頭衝擊及被攝到容貌的示威者「出遊」。有情緒支援機構指出,上月起不斷收到青年因失望無助、看不到前景、與家人衝突等求助,令求助個案大增;有機構則稱近日有家長來電表達憂慮子女在網上正發動下一波行動。曾輔導示威青年的機構建議,情緒低落的示威者,不宜一起堆疊負面情緒,亦可避免對行動的「口號」太快起反應,宜保持冷靜思考。
社會福利署昨發新聞稿,其總臨H心理學家陳耀基昨稱,留意到社會上近日瀰漫鬱悶氣氛,有人甚至認為沒解決方法而困擾。他說︰「如你有這些情緒,反映你很關心社會。若然你的情緒得到別人的明白和接納,可幫助你度過這艱難的時刻。如你也希望成為別人的支援,請先照顧自己,好好休息,這樣才可釐清思緒,平伏(復)心情,讓你更好地面對目前的處境。」他又呼籲珍惜生命,有需要者主動與朋友傾訴,或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周一衝擊後 求助數字回落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U」往常每日接約50宗求助,該平台臨H督導主任周文慧稱,上月有青年輕生後,求助個案升至每日約200宗,訴說沉重的無助感,後來再有青年輕生,求助數字更升至約300宗,求助者表現抑鬱,卻無法表達心情,反而至周一衝擊立法會,求助數字由高位400宗漸回落至約150宗。
有欲主動自殺 有願被警射殺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表示,相信青年經歷周一衝突後感到疲累,需稍作休息,情緒或要沉澱,加上青年現階段最擔心被認出身分或被捕,故未必會即時求助。
曾展國指出,上月中開始派員到金鐘提供外展服務,接觸了24宗個案,當中3人有較強自殺念頭,包括想主動自殺或願被警察射殺做「死士」作被動式自殺,他們大多因為看不到出路、無助,或與家人起衝突。他建議,家人若有不同政治立場,宜用平和的文字溝通,並在結尾時表明「無論如何都愛你」以表關心,家庭活動可以行山、食飯,遠離政治。
家長憂子女網上參與 機構籲回歸最原始關心
除了青年,明愛向晴軒高級督導主任王翠珊指出,「向晴熱線」由6月至今共接到102宗與示威相關求助電話,大多屬第三身從媒體報道或畫面受事件影響者,周日起多了家長來電擔心子女在網上平台的參與度,不知他們是否商討有下一波行動,亦有家長擔心子女遭網絡欺凌。王建議,家長不應與子女糾纏政治立場、不應從行為上評論事件,應回歸對子女最原始的關心,例如作息、溫飽等,以維繫與子女關係。
紅十字會至昨午1時,共處理99個求助電話,有青少年亦有長者,來電者大致因參與不同活動及集會、觀看報道與網上資訊及日常社交,有情緒反應,普遍感到驚恐、憤怒、擔憂及傷心。
香港臨H心理學博士協會則呼籲各界冷靜面對爭議,促請政府廣泛聆聽持份者聲音,檢討爭議成因,透過具體行動撫平公眾情緒,避免民怨再升溫,盡快為社會療傷。
明報記者
(反修例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