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Be Water」、無大台的抗爭模式主導反修訂《逃犯條例》運動。有網民上周二(25日)在連登討論區提議眾籌在各國報章登廣告表達港人聲音,9小時籌得673萬元,兩日後陸續登報,計劃組織的過程,正是上述模式的展現。本報訪問了登報計劃的5名參與者,他們均說無法知道整個計劃中有多少人參與,不同界別的港人各司其職,目標明確,效率極高。他們稱「無大台、無領袖」能令每個參與者深思更多,既行動迅速,又能自我克制。 「無法知道多少人參與 效率極高」 該計劃在全球13個國家及地區約20份報章刊登公開信,5名參與者以化名「東尼/東妮」在Telegram受訪,說想向國際社會表達對林鄭月娥政府漠視香港民意、香港警隊暴力鎮壓的強烈不滿。如何由意念轉化成行動,參與者羅東尼說,無大台下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相信的原則行事,舉例「如果有人唱hallelujah,發覺有好多人一齊唱喎,咁咪即係大部分人覺得琚A結果成事」,反之亦然。 程式員:後期Be Water,乜都做 參與者劉東妮稱整個行動大家以論壇與群組作連繫,由互不相識到主動分工,當中有擅長圖像、寫文稿、宣傳等的人。羅東尼說,他本身工作是寫程式,初時協助計劃的網頁製作,之後「Be Water」,「乜都做」。 日本的登報設計受到批評,未及處理好群內意見紛紜就要下決定,是否無大台模式的局限?他們解釋,當時仍屬籌組初期,人手架構未成形,是時間的局限,非模式的局限,他們事後有檢討。孟東尼形容,這登報計劃正體現無大台的公民行動自我進步的可能,亦是「Be Water」的呈現;溫冬妮稱,無大台反令她對每件事思考更多,「自己平衡自發性同自制能力」。 近年流行「捉鬼(內奸)」,參與者之間如何建立信任?他們稱,大家有同一目標,冀「五大訴求」獲政府回應,稱希望相信香港人,「只要係參與者,我們都會尊重、信任」。至於眾籌所得如何管理,他們稱剩額會全數撥捐「義士基金」,會計程序完成後會公布收據。 匿名Tg受訪 憂政治檢控 民陣的五大訴求最後一項是「林鄭下台」,但計劃的公開信卻是要求「全面實現真普選」,他們稱除非得到真正民主體制,否則「反送中」類似事件只會重演。他們解釋,不願透露身分是因擔心被政治檢控,免被指串謀、煽惑非法集會或暴動等。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鄭煒昨在《香港家書》稱,「沒有大台」的動員模式突顯了Telegram、連登等社交媒體和討論區的作用;沒有了領袖,行動方向變成要依靠社交網絡的互信和實時策略討論,令大部分的集會反而呈現一種集體克制。他稱,面對「Be Water」模式,從政者是否懂得「堵不如疏」,取決於胸襟和願景。 明報記者 何宛兒 (反修例風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