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群島近年成為美洲運毒往澳紐的熱門中轉站,導致當地毒品上癮問題嚴重。有警員稱毒販意外丟失的毒品會流落不知情的島民手中,被當作洗衣粉、糖或其他相似的日用品,有居民更疑私藏毒品轉售圖利,情?令人憂慮。 《衛報》引述執法人員與保安分析專家指出,過去5年,南太平洋成熱門的運毒路線,不少毒販由美國及拉美地區將價值以10億美元計的可卡因與冰毒經南太平洋運抵澳洲及新西蘭,有分析認為與航空業近年加緊安檢,令偷運毒品更困難有關,同時與澳洲、新西蘭的毒品銷量躍升至世界前列有關。澳洲聯邦警方2014年以來已在有關海域檢獲7.5噸可卡因。斐濟、瓦努阿圖、湯加、新喀里多尼亞等國及其周邊水域亦接連檢獲噸計毒品。 斐濟警務處長基利霍(Sitiveni Qiliho)向《衛報》稱,毒販會將毒品包上塑膠,用裝有定位儀器的網固定好後沉在海底。這些藏在海中的毒品可能因天氣等因素浮上水面甚至}至岸邊,惟不知情民眾可能會誤服毒品: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有民眾曾在當地一個潟湖發現可卡因,當作洗衣粉使用;大溪地2017年發生載有可卡因的小船爆炸,數周後當地一個島嶼的居民幾乎全部對可卡因上癮。 此外,除了毒販會留下部分毒品給當地人,以支付所需開支,令毒品流出市面外,當地漁民私藏在海中發現的毒品轉售亦惹憂慮,當警員接報趕到可疑地點時,不少毒品已轉移。 大洋區海關組織行動經理圖普(Tevita Tupou)稱,部分太平洋島國已出現嚴重的毒品上癮問題,並掀起幫派暴力、警察貪腐等罪案,惟這些島國資源有限,無力處理毒禍,形容正面對「困局」,只能盡力令毒販較難得逞。(衛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