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學會前晚就海外專科醫生試後免實習(又稱評核)微調附帶條件,將醫管局、醫學院及衛生署的專科「外援」須於試後分別綑綁工作1.5至4年,統一為試後要有1.5年「臨H工作」。但醫學會提出的「臨H工作」基本是指診治住院病人,沒住院服務的衛生署「外援」要接受評核,其試後被綁時間有可能拉長;否則要調至公立醫院作1.5年住院服務。有病人組織批評方案取巧,只是避開不提實際年期,對衛生署的條件可能是「更辣」。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則說方案「不是完全有共識」,稱未收到方案細節,而「魔鬼在細節中」。
臨H工作指公院診治住院病人 或「相當於公院服務工作」
醫學會會長何仲平昨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解釋微調方案,主持問在衛生署做10年兒童智力測試是否不計「臨H工作」,何仲平說:「是臨H,但不是我們(方案所指的)那個臨H,因我們要求在政府醫院入面,(前晚說得清楚?)清楚,(大家有共識?)有共識。(衛生署又肯?聽落去有距離)他理解這個,但當時不用投票,他們無話要表態。」
衛署外援或要調公院工作
不過,醫學會前會董歐耀佳昨傍晚澄清,「臨H工作」不止是在公院診治住院病人,亦可以是相當於1.5年公院服務的工作,例如衛生署海外專科醫生的工作可經醫委會執照組評核,估算其可計入「臨H工作」的比例,若評核結果是50%,試後須綑綁工作3年,連同試前1.5年,即共需4.5年。
彭鴻昌指方案取巧 避提綑綁期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昨批評,微調方案「取巧」,避開不提實際綑綁年期。彭舉例,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空缺率高,很難調人到公院,形容是「強人所難」,對衛生署醫生是更「辣」,且要上司決定是否等同臨H工作,再由醫委會確認,料難執行。
食衛局前晚與兩大醫學院、衛生署等代表開會討論醫生人手,政府昨午發聲明,表示前晚會議有部分與會者對於醫學會的「臨H工作」定義不包括公院臨H工作以外的服務,如衛生署的服務、兩所大學醫學院的教學及科研工作等有保留,與會者亦就如何計算臨H工作的年期有不同意見。
陳肇始:魔鬼在細節 調公院不實際
食衛局長陳肇始昨早表示,未收到方案細節,而魔鬼在細節中(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是否完全一視同仁仍需再了解,因如何定義臨H經驗可成為阻礙(obstacle)。她昨晚與前線醫生組織會面後表示,昨晚有坦誠、良好、溫和、有建設的溝通,雙方共同目的是盼增前線醫生,只是對方案「不是完全有共識」。
陳又稱,衛生署需吸引人手處理積壓的服務,「如(海外專科)醫生又要花時間訓練是不切實際」。她說如何計算臨H工作現有不同意見,不希望日後運作有爭拗,現有機制的海外專科醫生只有6個月評核期,再尋求長過這時期的評核,就不是吸引的方案。不過,陳稱前線醫生提出歡迎未有專科資格的海外醫生回港,與政府想法不謀而合。
醫生組織:新方案未見修改空間
昨晚與陳肇始會面的包括前線醫生聯盟、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政府醫生協會代表和醫委會委員何屭}。被記者問及陳肇始稱要求衛生署海外醫生調至醫管局是「不切實際」,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執委馬仲儀回應,輪調至醫管局不是慣常做法,亦需協調,但非不可能,新方案經深思熟慮並得多方支持,暫未見需修改的空間。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