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育局2017年修訂初中《科學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增加DNA有關的實驗元素,教授學生DNA鹼基和雙螺旋結構等知識。有中學斥資約250萬元興建生物科技實驗室,教授基因改造食物及指紋鑑定等內容,同時培養學生對生物科技的興趣,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料今年9月啟用。 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利用私人捐款和外借校舍等收入,去年暑假耗費約520萬元改建校舍,當中約一半用作搬遷圖書館,另一半用作改裝原本的圖書館,興建約1228平方呎的生物科技實驗室,可同時容納36名學生做實驗,料啟用後每年仍需約40萬至50萬元維持運作。 高規格設備 可做指紋鑑定 實驗室設置了熱循環儀、高壓滅菌鍋、小型離心機等較高規格的實驗室設備,增加學生參與指紋鑑定和基因改造相關實驗的機會。該校實驗室技術員周汶璁稱,現時該生物科技實驗室的規格,已可做大腸桿菌相關實驗,學生亦有機會組合水果基因,創造心目中的水果,「令小朋友知道如果要令(水果)無核要(在基因)加什麼,要甜些加什麼,香味厲害些又要加什麼」。 該校參考最新課程指引框架,自行編製校內課程及校本教材,內容由微生物學至基因改造食物排列及道德等課題。該校將安排學生每個學期到該生物科技實驗室上6節課,每節約40分鐘。校長黃仲奇表示,會因應學生能力設基礎和進階難度,「整個課程的設計並非說將所有很深的元素都放在整體課程,其實都會嚇怕小朋友,希望有趣和簡單放在基礎課程,令所有同學起碼有知識,亦知道跟生活的聯繫,慢慢培養興趣」,有興趣同學則給予更多培訓。 學者助編教材 研加入AR 校方同時邀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王殷厚擔任首席顧問,就教材給予意見,亦於去年10月安排該校科學科6名教師到公開大學接受生物科技實驗課訓練;該校亦正申請優質教育基金,盼加入AR(擴增實境)元素推廣生物科技教育,並開放設施予小學使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