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的限購限貸政策,不但使北京樓市進入「有價無市」的狀態,亦影響北京土地拍賣的成交價格。北京中原地產公布的資料顯示,北京成交住宅地塊平均樓面價按年下降了4%,為5年來首次。不僅如此,曾為發展商爭奪的土地,流拍宗數遠高於去年數倍。 北京去年3月執行嚴格限購,影響樓市交易,政府還為保障低收入人士,對一些住宅實行限價,或是推出共有產權住房等。所謂限價即由政府拍賣土地時便限制了樓價最高紅線;共有產權住房則是由政府和業主共同持有,旨在限制單位二次轉售後價格失控。 土地流拍宗數遠高去年數倍 作為一線城市之首,北京的地產一直被認為最具投資潛力,土地亦是炙手可熱的重要資源。曾經的北京市國土局交易大廳,每到土地拍賣,交易室內便被各家發展商代表擠得水泄不通,有北京行家曾向記者形容當時的瘋狂,「(交易廳)根本擠不進去,媒體記者也只能通過場外的大屏幕,看到廳內發展商頻頻舉牌之下,屢屢誕生的地王」。但這一情G現在有所改變,據指現時參加土地拍賣的發展商入場前都心懷明確「紅線」,一旦競價超過便不再舉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11個月,北京市累計供應住宅用地僅佔全年計劃的70%。這意味荍Y便縮小供地數量,仍難以增加發展商拿地規模。而保障性質住房,因壓縮了發展商的利潤,加之多位於遠郊區縣而被發展商集體杯葛,這也不能不引起重視。 政府制定相關保障性住房政策,本意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但近年來瘋狂上漲的樓價已令各發展商們胃口大開,對於油水不足的項目則懶去經營。雖然流拍的土地可以再度估價進入市場,但如何令發展商擔負起必要的社會責任,亦應為政府所考慮和引導。 明報記者 鄭海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