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報取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下稱研究所)最新於今年中完成的監測報告,顯示2017/18年度珠江口內地水域的白海豚有945條,按年度減少12條,報告稱下跌趨勢已穩定(declining trend has likely stabilized),又發現本港部分海豚已遷移至內地水域活動。香港海豚保育學會認為,報告結論太樂觀,又稱若未來數年跌勢持續,反映整個白海豚族群出現問題,整體數量長遠難以回升。 個別位置白海豚密度增 由本港機場管理局注資成立的改善海洋生態基金,於2017批出約138萬,資助研究所在珠江口伶仃洋進行中華白海豚種群動態監測,研究所並於今年7月向基金管理委員會遞交《珠江口伶仃洋中華白海豚種群動態監測》報告稱,伶仃洋一帶內地水域的白海豚數量整體數目為945條。報告又將研究範圍劃分成多個水域,當中與港珠澳大橋重疊的伶仃洋南區,2017/18年度在該水域錄得301條白豚,較2005/06年下降33%。 不過,報告亦同時顯示,大橋走線內的個別位置,白海豚密度較以往有所增加,例如橋墩和人工島,估計這些位置有如人工魚礁,吸引海豚前往覓食。 環團:族群出問題 長遠難回升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鄭家泰表示,報告觀測期間,大橋主要工程已完成,但白海豚數量較以往不但未有回升,更較上年度減少12條,認為報告指白海豚跌幅趨穩定未免太樂觀,應再觀察2至3年,若仍錄得下跌,顯示整個白海豚族群有機會出現問題,例如成熟的雌性白海豚數量不足。 鄭家泰又指出,報告提及本港有部分白海豚「永久」遷移至珠江口,內地白海豚數量應上升,但結果不升反跌,顯示實際情G更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