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藍潔瑛昨凌晨被發現倒斃於赤柱住所內,她生前受精神情緒病患困擾,獨居上址,早年街坊亦留意到她會經常大叫;有精神科醫生稱,獨居的精神病患欠缺支援。本港現有322名護士或社工出任支援嚴重精神病患的個案經理,個案經理與病人比例為1:47,比例為外國的兩倍。 個案經理病人比例1:47 外國1:20 精神科醫生曾繁光指出,獨居的精神病患者生活有一定風險,他們往往欠缺支援,如沒有人提醒他們吃藥、看醫生等,惟個案經理或社工無法長期照顧每宗個案。他續說,部分較嚴重的個案,患者甚至失去部分活動的執行能力,「有患者無法煮食,唯有每餐吃快餐,如欠缺運動,很容易會有肥胖問題。另外亦有些精神科藥物,會增加病人患上新陳代謝綜合疾病的風險」。 專家:勿將「暴力」「奇怪」加諸他們 新生精神康復會臨?心理服務主任凌悅雯說,協助精神病患者建立對社區的歸屬感,對他們康復尤其重要,不少獨居病人多與家人失聯,需別人幫助建立聯繫。凌形容專業支援是一個介入點,社工會定期上門探訪,如較大可能惡化的患者,盡量每周探訪。 凌悅雯續稱,社區支援對病人很重要,居民「不要歧視或污名化精神病患及康復者,不要將『暴力』、『奇怪』等字眼加諸他們身上」,稱病人如「感覺到來自他人的接納和支持,對康復有很大幫助」。現時社署在18區設有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籲市民可做中心義工。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稱,政府對精神病患者支援不足,醫管局現時支援嚴重精神病個案的「個案管理計劃」,平均每名個案經理要處理47名病人,比例為外國1:20的兩倍。他說1.5萬病人曾受惠此計劃,但本港約有近5萬名屬嚴重精神病的精神分裂病患者,指計劃「只幫到一小撮人」,政府需增加人手,提升計劃覆蓋率。由食衛局長擔任主席的精神健康檢討委員會,去年4月公布《精神健康檢討報告》,當中指2015至16年度接受醫管局治療的精神病患者人數逾22萬人,建議改善「個案管理計劃」個案經理與病人比例,目標3至5年內由1:47,降至約1:40,另建議醫管局加強跨專業團隊人手等。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蔡海偉說,今年會委託調查機構做全港研究,檢視公眾的精神健康狀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