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的「兩彈一艇」(原子彈、氫彈、核潛艇)元勳、前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前身)部長劉杰,23日在深圳逝世,享年104歲,他被譽為內地核工業開拓者、奠基人之一,一生曾歷經原子彈、氫彈研製試驗成功,和核潛艇動力裝置初步設計等多個階段,也是中顧委成員之一。 澎湃新聞報道,劉杰1915年出生於河北威縣,「九一八」事變後參加革命,1952年劉杰擔任地質部副部長,與部長李四光制訂大地質勘探規劃;1954年,地質部的一支地質隊伍在廣西發現鈾礦床。 周恩來:自己從頭摸起 那年秋天,劉杰帶蚢\礦石標本,向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匯報,他手持蓋革計數器探測,儀器發出聲響,領導人一片欣喜,因為這意味著「自力更生」發展核工業又向前一步。不久後,依周恩來的指示,在國務院第三辦公室下設立「地質部普查委員會第二辦公室」,研究開發鈾礦資源。 1955年,毛澤東做出了創建核工業的戰略決策,翌年11月,全國人大通過決議成立第三機械工業部,作為國務院對原子能事業的管理部門,他出任副部長;1959年6月,蘇共中央婉拒提供原子彈樣品和資料,最後撤離在華專家,停供設備材料,周恩來指示,「自己動手,從頭摸起!」,用8年時間做出原子彈。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內地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劉杰曾回憶,前一天總理問他,試爆是否能成功,他說「一定能」,但心想有三種結果:乾脆利落、拖泥帶水、完全失敗,「但我對科研工作者們有十足的信心,所以堅信一定能夠成功爆炸。」 1960年底,內地科學家也開始摸索氫彈原理,當時二機部部長劉杰等人,把任務交給了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于敏等人,1967年6月17日上午7時,空軍徐克江機組駕駛72號轟炸機,進行氫彈空投試驗。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共花了7年3個月,中國是2年8個月。 2009年1月10日,人民大會堂舉行首屆「管理科學獎頒獎大會」,劉杰因在任內成功研發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奠定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技術、建成中國核燃料工業體系,獲得管理科學特殊貢獻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