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旺角行人專用區、銅鑼灣及尖沙嘴天星碼頭附近一向聚集了不少街頭表演者,但近年旺角行人專用區被批評表演質素差劣,居民深受噪音滋擾,最終被「殺街」。坊間有聲音認為「殺街」未必可取,反而應控制表演質素,倡議政府設立發牌制度管理街頭表演,也有人擔心發牌制度會扼殺不同藝術的演出空間。
事件背景
旺角西洋菜南街(下稱「菜街」)自2000年起實施行人專用區試驗計劃,吸引不少街頭藝人進駐。然而專用區欠規管,導致噪音、阻街投訴頻生,更被大型歌舞團體長期佔據,影響居民生活及行人流動,最終油尖旺區議會通過動議,要求運輸署取消該行人專用區,2018年8月由運輸署正式取消。之後有表演者轉到尖沙嘴天星碼頭一帶唱歌,包括俗稱「大媽」、「大叔」的歌唱者。有市民稱不滿個別表演者,認為十分滋擾,並會影響遊客對香港的觀感。同月,有示威者到天星碼頭外抗議表演者收錢、製造噪音。表演者回應稱只是唱歌,質疑示威者「欺負老人家」。
◆評論摘要
(以下內容經編輯蝮`)
菜街表演應具活力及品味
「近年(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有歌舞團體、大媽濃妝艷抹,在地上貼茪j花海報,唱些很舊的歌,再接受打賞,已成『廟街放大版』,既破落又欠品味。資源屬於大家,不應被人牟取利益,西洋菜街作為城市的櫥窗,亦應展示一些有活力及品味的東西,不應以某一個階層的品味來代表。」——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退休教授馬傑偉
無管理致表演亂象
「政府一直無制定長遠規管政策,沒有為街頭表演質素把關,致噪音、阻街投訴頻生。旺角殺街只是『斬腳趾避沙蟲』,政府無正視問題核心,令固有問題蔓延他區。自2010年起,行人專用區開始湧現欠缺品德及修養的表演者,有大型歌舞團體使用發電機、擴音器刻意放大音量以驅趕同行,有人收錢霸位,令街頭表演失去原有的味道及藝術性。」——街頭藝人蘇春就(Mr. Funny)
觀眾是最佳評判
「是否要仿效台灣的做法,要經『考核』和發牌才能在街頭表演?除非當局決定劃定某些街頭表演區,否則這也不必,因為無論誰來作評審,總會因審美的主觀性扼殺某些表演。是否應容許表演者接受打賞?這也適宜由市場來決定,觀眾是最佳的擇優者。然而表演者採用音響設備所製造的聲浪控制,則非常重要,一定不能擾民,同時必須規範演出時間。」——資深傳媒工作者梁美儀
老土有其價值
「說起歌舞團,除了市民腦海堛澈U氣大媽,其實還不失舞蹈高手與舉止端莊的『唱得之人』……無可否認的是,她們的演出完全不合潮流,但老土也有老土的價值,尤其在人口老化嚴重的香港。當商家都在打青少年主意,當社交網絡大行其道,老友記想遠離冰冷的屏幕,跑到街上聽聽真人唱歌,重拾昔日情懷,其實可以理解。」——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陳帆川
[通通識 第5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