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京津冀一體化重要引擎之一的天津,將智能製造轉型升級,作為經濟動力納入城市規劃,但隨茪互貿易戰加劇,多名天津官員表示,美國要遏制「中國製造2025」,雖短時間內會造成一定壓力,但長遠卻對高新技術自主研發有刺激作用。預計在2020年投入使用的天河3號超級電腦,將全部採用國產晶片,並將用於包括「工業4.0」上。明報記者 鄭海龍 天津報道
天津市工信委總經濟師周勝昔指出,國家工信部早前的會議認為,人工智能方面中美差距仍然較大。「微軟、谷歌、甲骨文都在美國,就這些層面中國還不具備抗衡的能力。所以說中美貿易戰給中國敲響警鐘。」他指雖然高新技術方面如國產麒麟系統(商業閉源伺服器作業系統)已開始發力,但並非短時間內可以有成就,因此仍需作長遠考慮。
超級電腦晶片國產化
天津市委宣傳部長陳浙閩亦表示,從天河3號的晶片全部國產化來看,天津產業發展已向高精尖及質量和效率轉向,超級電腦「是大國重器不能依靠別人,還是要靠自己」。
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天津中心副主任閻偉(圓圖)稱,超級電腦在工業及科技的應用有助提高效率和精準度,甚至直接影響技術的升級換代。如中國大飛機項目C919就是利用超級電腦模擬空氣動力學,可完全替代風洞實驗。而生物製藥所需的高新材料分子篩選,超級電腦可將自然界中10萬量級的待選物質縮小到10個以內,大大節省實驗時間和成本。另外,超級電腦也應用於工業4.0(製造業的設計與仿真)及智慧城市的大數據。
閻偉承認貿易戰對中國高新科技有一定影響,但長期或可促使相關業界自強。他指自超級電腦天河1號開始,即遭美國杯葛。「從那時到現在超過100枚以上的晶片美國禁向中國輸出。迫使中國自己研發。」他又說有時過度依賴進口,反而自身發展不足,「我們的飛騰晶片,沒有禁運時,一年只有三五億銷售額,禁運後增到現在幾十億。有時候要有些非經濟動力才能把核心東西發展起來」。
應用層面落後 仍須努力
他指雖然中美的超級電腦都屬第一梯隊,但若從專業角度和整體性能比較,兩國仍有差距,主要在民用的手機端和PC端應用上。「我們只是在服務器端個別技術上能夠跟美國抗衡,但是談不上領先,所以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他表示以前中國只注重超級電腦的運算速度,現在則更注重應用,比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
不過他同時承認,比起美國晶片,國產晶片能耗高速度低,「但運用在超級電腦上卻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