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浙江一名7歲女童,上月下旬在家中吃過涼拌黑木耳後食物中毒,全身換血4次加上持續洗血後,仍因多重器官衰竭而性命垂危。醫生指女童吃下的黑木耳浸泡長達兩天,滋生的細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目前醫學上沒有針對該毒素的特效藥,毒素又已到達女童多個器官,難以治療,女童生還機會渺茫。不過,醫生強調,只要浸泡黑木耳時間不超過2至3小時,在日常生活中都可放心食用。 危殆女童雯雯(化名)上月27日中午,與母親及弟弟在家中進食涼拌黑木耳,該些黑木耳事前已浸泡兩日兩夜。3人其後出現腹痛、惡心、嘔吐、頭暈等症狀,到醫院求醫,發現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傷,醫生懷疑是食物中毒引起的不良反應。其中弟弟因只吃了幾口木耳,故症狀最輕,經治療後已無生命危險。 雯雯與母親肝功能嚴重受損並出現黃疸,分別轉往上級醫院,其中雯雯於7月31日,已因肝衰竭及其他器官受損而昏迷。雯雯轉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深切治療部時,體內「谷丙轉氨J指標」超出正常值近100倍,除肝衰竭外,呼吸、血液、神經及循環系統亦衰竭。驗血發現雯雯血內有「米酵菌酸」毒素,該毒素由黑木耳攜帶的「椰毒假單胞菌」產生,證實她是因進食黑木耳而中毒。 截至本月8日,醫生已為雯雯進行4次血漿置換,相當於全身換血4次,同時持續洗血以清除毒素,但由於雯雯多個器官衰竭,醫生相信她生還機會渺茫。 為雯雯治療的醫院深切治療部副主任葉盛表示,女孩進食的黑木耳在室外高溫環境下浸泡過久,這種環境有利「椰毒假單胞菌」生長及產生「米酵菌酸」毒素,雖然「椰毒假單胞菌」易被高溫殺死,但「米酵菌酸」即使經高溫烹煮都不會受破壞,且目前沒有針對這種毒素的特效藥,故若毒素已到達各器官,已造成的損傷往往無法逆轉。「米酵菌酸」更是致命率最高的細菌毒素之一,死亡率超過五成。 不過,葉盛亦指只要浸發時間不超過2至3小時,日常生活中的乾製黑木耳都可放心進食;浸泡時可將木耳放進雪櫃,以減慢細菌繁殖,其間亦要勤換水,若發現水有異味、水質變得黏稠,或木耳顏色有異,都不應進食。
|
|
|